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世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注重综合实力的提升,而我国农业的生存与竞争也越艰巨。在中国当前经济运行体系下,单个农户独立入市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进行交易时各种成本很高,而获得的市场绩效很低,种种问题都阻碍了现代农业的生存和市场占有率。因此,走出我国面临的“农村、农业、农民”困境需要我们寻找更好的途径,而农业产业化经营刚好能够缓解这种现状,促进我国当前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增强农业的国际综合实力。现在农业产业与经营中,农户普遍选择与其他农产品经营主体“联盟”,即开展农业合作经营。其典型模式是“公司+农户”、“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等。然而,众所周知,这些农业合作经营方式在实际操作运行中,也会存在问题,尤其普遍存在渠道成员背叛或者投机倒把而损害其他成员的利益,履约率很低。追溯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在合作渠道关系治理时,只考虑了客观约束机制-—传统渠道关系治理机制,忽视了内部自律机制—-心底内部的心理契约内容。全面考虑各种因素,在公司代表人与农户心底可能会达成愿意长期合作的心理默契,因此忽视了这种内部心理主观内容就会导致片面的渠道关系治理,最终就可能使治理不成功或成效很小因此,在农户与公司建立合作关系时,需要研究更加有针对性且作用明显的治理机制。既考虑传统渠道关系治理机制的外部约束作用,也关注渠道双方的内部心理契约。通过内外部综合治理,以提高渠道绩效,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最终促进整个农业走向全面协同、互惠互利的良性循环。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际访谈与问卷调查,全文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理论回顾国内外有关农户与农业龙企合作关系,分析农业产业化经营合作特点,引入内部自律机制和外部规范机制,内外综合应用,提出本文理论模型:创新的心理契约渠道关系治理机制。第二部分:理论研究模型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实践访谈和调查问卷,收集数据。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心理契约治理机制的结构进行检验。进而开发出有效的测量量表,包括渠道绩效测量量表、心理契约机制量表和影响变量量表,并进行检验其信度与效度。再通过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整合模型分析,实证检验各影响变量与心理契约治理机制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提炼所有的结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