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生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碳源的研究非常重要,以碳计的细菌生物量已成为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定量研究的主要指标。当细菌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河流系统后,它们将广泛分布于水体与沉积物之间。水中的细菌通过吸附颗粒物沉降进入沉积物,沉积物中的细菌可以大量释放进入水中。而河流筑坝则极大地改变了河流水文学以及大坝上下游的水生生态系统,但大坝如何影响细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仍尚不清楚。本研究评估了澜沧江功果桥水电站上下游四个采样点的水体与沉积物生物量及环境因子,旨在枯水期、平水期与丰水期确定大型水坝对其上下游河流的水体与表层沉积物生物量的分布及影响因素,得到的结果如下:1)功果桥大坝上下游水体枯水期平均水体细菌生物量为:0.02±0.02μg·mL-1;平水期为:0.02±0.02μg·mL-1;丰水期为:0.004±0.002μg·mL-1。功果桥大坝上下游沉积物枯水期平均水体细菌生物量为:0.96±0.61μg·mg-1;平水期为:1.21±0.66μg·mg-1;丰水期为:0.40±0.14μg·mg-1。2)在时间尺度上,功果桥大坝上下游的细菌生物量在水与沉积物中均呈现平水期最高而丰水期最少,但季节上细菌生物量未呈现显著差异。在空间尺度上,水体与沉积物中的细菌生物量在大坝上下游均呈现V形分布趋势,这使我们对大坝的运行与上游洪水导致的短水体停留时间和低营养盐水平将导致低细菌生物量,以及大坝拦截将减少细菌生物量的假设得到支持;3)水与表层沉积物中的细菌生物量浓度差异显著(ANOVA Test p<0.01),这样的差异在平水期最大,其次为枯水期与丰水期。雨季洪水、水电站开闸泄洪、发电运行以及风力扰动均有可能对沉积物中的细菌再悬浮进入水体作出贡献。4)对水与沉积物中的细菌生物量以及相关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与PCA分析显示,在季节上,水体细菌生物量主要呈现与营养物质和Chla浓度的相关性,沉积物细菌生物量也呈现出与TN、TP浓度的正相关,但在全年上,水体细菌生物量则主要呈现与TDS和EC的正相关性,水含量与有机质浓度则是影响沉积物细菌生物量的重要环境因子。然而,当营养物质充足时,细菌生物量可能更受温度、局部细菌适应性以及浮游动植物和底栖生物的放牧影响。本研究绘制了在大型水电大坝运行影响下的流域上下游水体、沉积物中细菌生物量分布情况,通过掌握细菌生物量在时间、空间上的波动,讨论其与主要环境因子的相互作用关系,揭示受大型水电站影响下的流域生态系统现状。本研究结果为细菌生物量作为水生生态系统功能变化的生物学指标作出初步贡献,为梯级水电开发中库与库之间出现的季节性自然河道的生态保护与生态修复提供了基础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