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探究了城投债采用不同担保增信方式的有效性。首先,本文依据城投债担保方的不同,区分为专业机构担保、企业内部担保及其他担保方式,并分析城投平台的地方融资属性,加入政府隐性担保能力和隐性担保意愿修正模型,从城投债评级差异与发行利差两方面探究担保方式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从城投债的定义入手,分析城投债的风险因素和担保增信效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总结。其次通过梳理城投债的起源和发展、对担保情况进行统计,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探究了城投债采用不同担保增信方式的有效性。首先,本文依据城投债担保方的不同,区分为专业机构担保、企业内部担保及其他担保方式,并分析城投平台的地方融资属性,加入政府隐性担保能力和隐性担保意愿修正模型,从城投债评级差异与发行利差两方面探究担保方式的有效性。本文首先从城投债的定义入手,分析城投债的风险因素和担保增信效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总结。其次通过梳理城投债的起源和发展、对担保情况进行统计,对城投平台的地方融资属性和城投债市场担保情况有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本文通过主体评级和年份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采用了2015-2022年间发行的城投债样本,将三类名义担保增信和政府隐性担保虚拟变量纳入回归模型,从城投债的评级差异和发行利差两个角度考察不同担保方式的有效性,后通过引入征信基础设施水平和经济发展情况与担保方式的交叉项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除AA级以下城投受监管机构指导需增加担保条款提高债项评级以满足市场准入要求外,城投债增加担保增信有助于提高评级并且降低发行利差,且增加专业担保机构增信效果更加显著,同时城投债背后的政府隐性担保能力有助于降低发行利差,以及政府隐性担保意愿有助于提高债项评级;此外,在征信基础设施水平较高或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城投平台选择担保有助于提高债项评级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上述结果表明:由于专业担保机构在城投平台违约情况下关联度低,且本身实力和评级口碑较高,对于城投债担保增信有较好的效果,而内部担保或其他第三方担保可能只是由于监管机构窗口指导要求或内部合谋交易而采取的形式上的担保,无法显著提高债券的评级市场可信度和降低信用风险,因此担保效果较差。此外,文章认为目前城投平台依旧存在地方融资属性,评级机构和投资者仍关注于地方政府对城投债的隐性担保。最后,在征信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平台公司选择担保有利于降低融资成本,同时国内经济更发达的东部区域城投平台选择担保对降低债券利率的作用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依据本文对城投债担保增信有效性研究的结论,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主要建议如下:第一,专业担保公司应加大对符合国家政策导向的城投平台的增信服务,提高担保资源的可获得性;第二,需要进一步强化对地方政府的信用信息监察,并且针对政府对平台公司的债务支持做出明确界限;第三,应重视经济发展与征信体系建设齐头并进,不断促进对地方政府投融资的规划和资金走向的信息公开,提高市场信息可得性。第四,应减少对债券市场的行政干预,进一步推动债券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建设,减少债券发行对评级结果的依赖。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发展成就令世界瞩目,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在经济社会大幅进步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相对落后的情况仍未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为新时代城乡融合
随着金融业务与互联网科技技术的融合发展,现如今金融欺诈已经呈现出“专业化”、“高科技化”、“集团化”的发展,金融机构需要在风险处置上花费较多的成本;因此,大数据风控技术应运而生,该技术就是利用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通过实时、非实时数据集市为基础,数据埋点、数据采集技术为依靠,风控策略规则引擎为载体的智能风控体系,从而有效降低各类欺诈风险对金融机构的冲击。金融科技在最近几年发展的风
根据WHO疫情报告,截止至2021年9月,新冠疫情全球累计确诊病例高达2亿,累计死亡病例超过450万,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至今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依然在全球范围传播。早在新冠疫情出现之前,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制定了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风险评估指南,以便对此类危机事件快速进行风险研判。本文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评估入手,梳理国内国际主要的新冠疫情风险评估方案,构建新冠疫情口岸输入风险评估指标体
伴随移动互联技术的快速发展,短视频行业快速升温,作为“新一代的视觉文本”,短视频因其独特的优势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媒介形态和社交手段。在商业资本的追捧下,越来越多的创作者纷纷投身于短视频内容行业,而短视频的内容生产模式也在经历了UGC和PGC之后,又出现了以聚合内容创作者实现变现的MCN模式。事实上,MCN并非国内本土产物,而是起源于国外“多渠道网络”产品形态。随着MCN模式在中国的不断演化发展,也
2020年7月以来,我国房地产业进入新一轮调控周期,监管部门出台了多个调控政策以促进房地产业长效机制的实现,包括限制房企激进扩张的“三条红线”、平抑地价的“供地两集中”、规范银行房贷的“两个上限”等,房地产业迎来剧烈的动能切换。政策的执行与新闻报道的展开密切相连,我国各大媒体围绕各类新出台的调控政策作出了大量报道。但目前学界少有围绕新一轮调控后的地产报道而展开的研究,同时对不同媒体之间地产报道框架
中国的绿色债券市场于2016年正式形成,随后在各类监管文件指引之下快速发展。作为全球第二大的绿色债券市场,中国学界对于绿色债券发行后的微观影响研究甚少,并主要集中于其股价效应方面,聚焦发行绿债影响企业自身财务表现的研究较少。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必要深入研究绿色债券市场形成对企业的影响,厘清绿色债券微观的发行效应。绿色债券由于其自身的票面属性,对企业的财务表现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绿色债券的期限一般较长,
本研究以制度逻辑作为理论框架,将社区这一变量嵌入制度逻辑内部的一个分析层次。围绕社区化的一系列正式与非正式制度安排,组织文化塑造,组织与个体行为的关系秩序等内容,分析主导互联网企业进行社区化建设的多层次影响因素。通过为期近3个月的田野观察与对企业不同职级员工的半结构访谈,辅以对公开二手资料的文本分析。研究发现,第一,从社会层面来看,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公司治理的社会规范中“股东本位”的原则逐渐让位
中国股市历经多年发展,资本市场开放程度日益提升,中国股市在世界股市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与世界各股市的联动性不断提高。新冠疫情作为全球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在全球经济及金融市场产生了深远影响,造成各国经济震荡下行,全球股市大幅波动,金融风险传染更为迅速。在这一背景下,深入研究中国股市与世界其他主要股市之间联动性的变化,研究中国股市在世界股市风险溢出中的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中国内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肆虐下,各主体被迫分隔在不同的物理空间,云技术、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及智能设备的发展进步使得各主体的线上聚集成为可能,形成独特的“云”现象。在当下“云”现象的热潮中,笔者注意到,在技术支撑下生成的一个个“云”空间中,社会关系的变化是推动“云”空间生产的重要原因,而当“云”空间被生产后则又会影响社会关系。由此,本研究以疫情期间兴起的云自习现象为研究对象,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视角出发,分析
“飞离在场”构成了“想象”的基本释义,而当其富有“创造力”的意义面向通过书写和复诵而为人们可知、可感时,即构成了一种“幻想”的社会实践。当“想象”被置于社会领域中时,一种“想象的游戏”呼之欲出。其游戏性根植于“想象”有别于事关生存的物质资料生产之基本特性。文字、图像等符号对“想象”的具象化书写作为一种幻想实践,构成了人们的游戏体验,而形成完整的“幻想世界”图景则是“想象之游戏”的意义所在。而经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