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枝皮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制备及其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研究

来源 :浙江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lyklcj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然桑蚕丝是一种综合性能优异的生物质蛋白纤维,其织物光泽华丽、透气性好、质地柔软、手感好、穿着舒适,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一种高档的纺织原料而闻名于世。作为天然高分子纤维的桑蚕丝,其独特的物理化学性能和优异的纤维特性一直是众多学者人工模拟纺制所追求的目标。然而在人们对蚕丝的溶解、再生蛋白原液的种类和浓度、凝固浴以及后处理等纺丝条件进行了一系列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后,所得再生丝纤维的力学强度仍然无法与天然蚕丝相媲美。另一方面,纤维素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天然生物质原料,它来源丰富、质轻价廉、生物相容性好、可生物降解;而纤维素纳米晶须(Cellulose nanowhisker, CNW)是一种源于纤维素的纳米单晶体,其杨氏模量和抗张强度比纤维素有指数级增长,分别高达150 GPa和10 GPa左右,且其长径比大,表面含有大量羟基。因此,CNW作为聚合物基质的增强体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本论文针对目前人工纺制再生丝蛋白纤维力学强度差的问题,以蚕桑业的废弃资源——桑枝皮和废蚕茧为主要原料,首先从桑枝皮中提取桑枝皮纤维素并制备纤维素纳米晶须,再将其与废弃茧丝的丝素蛋白(Silk fibroin, SF)溶液相混合,制备高浓度的再生丝素蛋白/纤维素纳米晶须(SF/CNW)混合溶液作为纺丝液,利用自制的纺丝设备,以甲醇为凝固浴,湿法纺丝制备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研究了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形成过程中聚集态结构的变化,考察了纳米晶须的引入对再生蚕丝蛋白复合纤维结构、性能的影响,以及晶须与丝素蛋白基质间的相互作用,初步探讨了纳米晶须对再生蚕丝纤维的增强机制,对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制备高性能的新型纺织材料提供科学依据;另外,在纤维素纳米晶须制备过程中,为实现桑枝皮纤维的清洁化生产及废弃桑枝皮的高值化利用,采用酸抽—碱煮两步法从桑枝皮中先提取副产物——果胶,再采用二次碱煮提取桑枝皮纤维,并对碱煮脱胶废液进行回收处理,提高桑蚕业资源利用附加值并降低脱胶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采用酸抽—碱煮两步法从桑枝皮中先后提取出桑枝皮果胶和纤维素,所得果胶具有不同的酯化度;桑枝皮纤维经硫酸水解制得的纤维素晶须呈纳米级棒状,长度约为300~400 nm,直径约为20 nm,其结晶度高达86.4%,表现出不同于普通纤维素的热分解行为,具有低温和高温两个热分解阶段,最高热分解温度达567℃,纤维素纳米晶须大的长径比、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显示了其作为聚合物基质增强体的巨大潜力。通过对再生丝素蛋白溶液浓度可纺性研究发现,当浓度为27%左右时,再生丝素蛋白溶液具有良好的可纺性,初生纤维表面和截面形貌最佳,综合力学性能最好;确定了27%为SF/CNW混合液的纺丝浓度,不同比例SF/CNW混合液流变特性研究表明,混合溶液呈切力变稀型流体特性,且在较低剪切速率时,较小的速率改变,即会引起表观黏度的明显下降,因此剪切速率应控制在表观黏度变化比较稳定的初始阶段,随着纺丝液中CNW含量由1%增加至7%,SF/CNW混合液的表观黏度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其流动特性指数n变小,结构黏度指数△η变大,因此应控制CNW含量低于7%;混合液表观黏度对温度和时间稳定性研究表明,SF/CNW混合液表观黏度在5-25℃范围内保持稳定,当温度超过25℃时,混合溶液黏度开始下降,且存放5d仍可以保持其流变学特性稳定。在优化的纺丝工艺条件下,成功制备了力学强度优异的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且力学强度随着CNW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CNW含量为5%时,再生丝纤维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其杨氏模量、拉伸强度分别达到28.84GPa、728.51 MPa,是天然桑蚕丝的1.8倍和1.5倍,而断裂伸长率为20.3%,与天然桑蚕丝相近。通过对纤维素纳米晶须增强再生蚕丝蛋白纤维形成过程中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发现,经60℃热空气拉伸处理的再生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性和分子取向;纤维素纳米晶须在丝素蛋白基质中均匀分散,纳米晶须与基体之间存在强的界面结合;动态热机械分析也表明,由于纤维素纳米晶须的加入,限制了其附近丝素蛋白无定形区分子链的自由运动,在CNW分散相和SF连续相之间形成了界面相互作用,显著提高了再生丝纤维的储能模量,从而使其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在丝素蛋白基质中引入引入长径比大、结晶性好、强度高的纤维素纳米晶须,显著提高了再生蚕丝蛋白复合纤维的力学强度和热稳定性,说明利用纳米晶须改善人工纺制再生蚕丝蛋白纤维的力学性能,是十分有效的。再生蚕丝纤维的优良性能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通过探明纤维素晶须增强蚕丝纤维的凝聚态形成过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晶须——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等,提出了晶须分散相与丝素蛋白连续相之间形成微界面区,在后拉伸过程中,丝蛋白纤维分子链规整性进一步调整,纤维状晶须沿纤维轴向排列的增强机制,这对功能高分子纤维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本论文是蚕桑业废弃物的再加工、循环利用,使其物尽其用,延长了蚕桑产业链,对实现农民增收、保护环境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且符合国家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
其他文献
分级纳米结构的孔隙率高、比表面积大、不易自聚,不仅能有效提高材料的性能,而且还能赋予新的物理化学性能;另外,异质分级纳米结构还可以实现电荷的定向迁移。这使得它们在光
针对互联网信贷行业的个人信用风险评估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参数优化和XGBoost算法的信用评估方法。方法包括五个步骤:数据预处理、特征选择、超参数优化、模型训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意见》,将原本就备受争议的医保制度整合问题再次提升为社会热点问题。计划经济时期城乡"分割"的医保制度在改革开
冷热电三联供系统是能源梯级利用的重要形式,是能源利用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它相比于传统的分产供能系统具有经济效益好,效率高,环境友好等优点。目前冷热电三联供系统的驱
光化学传感器由于响应速度快且具有高通量、可视化检测的特点,在公共安全、人类健康及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利用纳米材料的催化活性来放大检测信号从而提高光化
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承载体,在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今天,如何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校园文化向"低碳、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是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消费者权益受损、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而来,公众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对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如何在社会责任与企业经济
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我们必须站在强国强军的时代高度,深刻认识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大意义,着力解决
报纸
在构建了供应链融资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文章通过调研问卷等形式收集了27条供应链融资的真实数据,以此为基础构建了BP神经网络模型来评估供应链融资风险,模型结果显示,
本文以雷达隐身材料为应用目的,制备了针对3.8~18GHz的有效吸收剂。空腔共振损耗、介电或电阻损耗、磁损耗是将电磁波吸收转化为其他形式能耗散的主要机制,现有电磁波吸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