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译的重要性勿庸置疑,但当前对其研究却十分有限。尤其对交替传译理解过程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在对其有限的研究中,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例如过于抽象概括,缺少与其他学科的交流,缺乏实证研究等等。司徒罗宾(RobinSetton)的会议口译(同声传译)过程模式避免了这些问题,但该模式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同声传译而非交替传译,并且其自身也有待完善。
本文根据交替传译中理解过程的性质和特点,试图建立描述其理解过程的模式。鉴于交替传译具有“任务性”,需要用认知学的知识来解释;此外交替传译具有高度依赖语境的特点,需要用语用学的知识来分析,因此本文的研究角度方面,采用了认知学和语用学的双重视角。
本文的理论框架主要是框架语义学和关联理论。本文提出的交替传译理解过程模式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识别,中央处理和表达。该模式强调了语境(包括情景式语境和其他百科知识)的重要性,其中着重强调的是文化因素。
本文的创新点:提出并详述了非语言交际行为、尤其是译员自身的非语言交际行为是交替传译理解的原料之一,在司徒罗宾的研究中忽略了这一点。此外,提出了交替传译理解过程中“噪音”的概念,包括译员自身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对理解过程的影响;最后,本文强调了理解和表达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发现似乎尚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
本文除了自上而下的理论推理,还结合有自下而上的例证分析。采用多种交替传译听写材料,进行分类分析,来验证所提出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