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磺酸加贝脂对家兔横结肠吻合口愈合作用的研究

来源 :西南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dlle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与背景:吻合口漏是肠切除、肠吻合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由于左半结肠和直肠在解剖学、生理学上存在肠壁薄、血运差、肠腔内细菌多、压力高等特点。吻合口漏发生率高于小肠和右半结肠。据统计我国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约为2%~14%,而低位直肠癌术后的吻合口漏发生率可高达15%~26%。既往研究表明,手术创伤影响吻合口愈合的因素主要包括:①局部因素:组织微循环灌注不良、吻合口缝合张力过大、吻合口组织对齐不佳、局部感染、放射性损伤、远端肠道梗阻等。②全身因素:营养不良、血液转流、低血量性休克、药物不良反应、免疫缺陷、血糖控制不佳等。③技术性因素:血管增压技术、外科延迟术。其中除了操作者的缝合技术以外,局部因素在促进吻合口愈合方面起着最重要作用。吻合口张力缝合、断端过度去血管化使得吻合口局部血供不足,进而导致胃肠道缺血性损伤,吻合口愈合缓慢、局部感染发生率增加,吻合口漏发生率随之增高。早期发现并进行干预往往可使患者受益,然而目前尚缺乏行之有效的早期监测手段。基于现在对于术后出现吻合口漏的防治措施并无特别针对性的现状,我们意识到加快研究促进患者术后肠道吻合口愈合步伐的必要性,因此除了传统手术方法,我们也应该不断寻求其余方式来预防和治疗吻合口漏的发生和发展。这就是我们旨在利用甲磺酸加贝酯在炎症抑制、促进纤维愈合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的作用,直观观察家兔肠道模型愈合变化过程。从而为临床上降低吻合口漏发生率提供一定依据。  吻合口漏的发生与吻合口处组织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密切相关,而组织缺血再灌注这一过程本身会引起严重的炎性反应。  甲磺酸加贝酯是20世纪80年代人工合成的一种非肽类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有效抑制血浆激肽释放酶,胰蛋白酶及纤维蛋白溶酶的合成。以上酶及其活性产物在创伤、感染、内毒素等多种病因作用下可大量快速的表达,进而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从而引起炎细胞渗出,引起强烈的炎症反应。甲磺酸加贝酯可通过抑制这一系列的酶来影响这些酶引发的一系列的炎症反应。此外也有报道表明甲磺酸加贝酯对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DIC)的发生也有一定的直接预防和治疗作用。Miyagi S等发现其对血管内皮细胞也存在保护作用。综上所述该药对炎症抑制,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及血管内皮细细胞的保护均有一定作用。该药目前被广泛用于急性胰腺炎的治疗,已有大量研究证实其对于急性炎症反应的抑制以及改善微循环等多方面都有一定的作用。  因此我们设想利用甲磺酸加贝酯在炎症抑制、保护内皮细胞以及改善微循环等方面中的作用。对建立的家兔肠道损伤模型,术后给予甲磺酸加贝酯作为干预措施,研究加贝脂在肠道损伤中的是否有促进愈合作用及作用机制。最终为如何在结肠肠道病灶切除,肠道吻合手术后予以有效的干预、缓解肠道局部炎症并促进吻合口愈合,以及在减轻患者全身的炎性反应、改善患者预后、减少相关并发症出现的风险提出切实可循的方法。  材料与方法:  (1)动物分组及模型制备:  24只新西兰家兔(性别不限),体重约(2.0±0.4)kg,标号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2只。所有动物术前12h禁食水。仰卧固定于动物实验手术台上。术前备皮消毒铺巾,经耳缘静脉注射浓度为25%的乌拉坦(按1000mg/kg剂量给药)。麻醉满意后,于上腹部正中切口入腹,长约5~6cm。入腹后寻找横结肠,提出横结肠,在不切断肠系膜边缘血管下横断横结肠。横断后使用4/0丝线行端端全层间断吻合,针距和边距均为0.3cm。吻合完毕后生理盐水100ml冲洗局部腹腔并吸净冲洗液。用3/0丝线连续全层缝合腹壁关腹。于麻醉对侧耳缘静脉放置留置针并予以缝合固定,模型建立完毕。实验组术后30min,经耳缘静脉按40mg/kg注射甲磺酸加贝酯,每隔12h后再次推注同等剂量甲磺酸加贝酯,直至处死。对照组术后30min,经耳缘静脉予以等容积0.9%氯化钠溶液,每隔12h后再次推注等量0.9%氯化钠溶液,直至处死。  (2)实验观察指标及检测方法:  两组于术后第3、5天各随机处死6只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过量麻药以及空气),行以下观察:I、观察腹腔内及吻合口大体情况:剖腹后在肉眼下对腹腔内的状况进行初步判断,观察腹腔内及吻合口旁粘连,脓肿以及是否存在破口等情况。局部有无充血、血肿、粘连、感染及坏死等情况,记录并摄像。II、病理组织学检查:取吻合口组织病理标本,10%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及Masson染色制片, H&E染色观察炎性细胞浸润情况、成纤维细胞活动度以及红细胞浸润情况(或)新生毛细血管情况。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结缔组织增生情况。并参考修改的Ehrlich和Hunt0-4级吻合口评分予以评价。  (3)实验结果:  肉眼观察:开腹时发现腹腔内无渗液,吻合口少许纤维素渗出附着在吻合口周围,使吻合口与周围组织所粘连,但是这些粘连易从吻合口周围所剥离,对照组较同期实验组粘连更为紧密。两组均未见吻合口明显化脓感染征像,未见破口,腹腔内未见肠内容物。术后第3天,实验组肠组织表面较为干净整洁,无明显充血水肿渗出;对照组组织充血水肿程度较为严重、表面较为杂乱。术后第5天,组织充血和炎性渗出情况都有所好转,吻合口部位可见少量脓胎,以对照组为甚,其余两组无明显差异;  H&E染色结果:术后第3天实验组炎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浸润明显,未见成纤维细胞活动。对照组炎细胞浸润及红细胞浸润情况都较实验组为轻,未见成纤维细胞活动;术后第5天两组的炎细胞浸润以及红细胞明显浸润情况都明显缓解。其中实验组黏膜下仍有较多炎细胞,新生毛细血管血流较对照组丰富,纤维母细胞增生明显。对照组黏膜下同样可见大量炎细胞,纤维母细胞增生程度较实验组为轻。  Masson染色结果:术后第3天,实验组可见浆膜下以及肌层下胶原纤维广泛分布,染色明显,宽度较对照组较宽;对照组浆膜下以及肌层下胶原纤维呈带状分布,宽度明显窄于实验组;术后第5天实验组可见胶原纤维广泛分布,但颜色较淡,宽度较宽;对照组浆膜下以及肌层下胶原纤维染色明显,但宽度不及实验组。此外染色结果显示术后两组胶原结缔组织均随时间逐渐增生(蓝染区域),但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实验结论:  甲磺酸加贝脂可通过早期改善微循环来加速炎症反应期的进程、晚期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纤维母细胞增生、促进胶原纤维合成来促进吻合口愈合。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