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发生内涝,究其根源是不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建筑改变了地表径流方式,无形中增加了地下排水管网的负担。透水性铺装材料渗水效果良好,能够减轻城市的排水防涝系统负担。透水混凝土作为应用最广泛的透水铺装材料,也仅仅存在于停车场、人行道、公园绿化带人行道等轻载场所。要实现透水混凝土在重载场地的推广,一方面要满足其本身的透水性能,另一方面更需要提高其使用强度。然而,这两种性能与透水混凝土的微观孔隙结构密切相关。透水混凝土的孔隙率高,透水性能相应的会有提升,但是其力学性能必然会降低。如何使用新的方法将两者相互矛盾的关系得以改善是研究的一大重点。本论文针对透水混凝土存在的使用问题,围绕透水混凝土路面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两者的关系,以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制备技术为关键,探究各种配合比参数对于其性能的影响,特别是玄武岩纤维的特性对于其性能的影响。参考大量文献,设计试验方案,探究影响玄武岩透水混凝土性能的主要物性参数,定量分析玄武岩纤维混凝土相关参数变化对其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相同水胶比下,5-10mm骨料的透水混凝土的28d抗压强度最高可比10-20mm骨料透水混凝土高52.30%,10-20mm骨料透水混凝土的透水系数比5-10mm透水混凝土高96.70%;(2)随着细小骨料的增多,透水混凝土受压时端部和角部的应力集中现象减轻,孔隙空间分布均匀,因此受压时强度会明显提高。(3)随着磷酸镁水泥用量的增多,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明显上升。这是因为水泥用量增多后,骨料被包裹的更充分,骨料之间的胶结面积增多,而相应的骨料的直接接触点变少,对于透水混凝土而言胶结层变厚,一方面可有效降低孔隙及缺陷发生的概率,另一方面减轻了试块受荷时由于骨料尖角接触导致的应力集中现象,故透水混凝土强度随之升高。(4)根据各因素的极差大小和变化趋势图,各因素对于抗压强度的影响排序为骨胶比>骨料级配>粉煤灰掺量>玄武岩纤维掺量。对于透水混凝土有效孔隙率,各因素的主次顺序是:骨胶比>纤维掺量>骨料级配>粉煤灰掺量。影响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和有效孔隙率的因素的主次顺序相同的。(5)透水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正交试验方差分析显示:除了骨胶比的改变对于其结果有着显著影响外,其他因素的影响均不明显。(6)综合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两方面的分析,12mm的玄武岩纤维掺入透水混凝土能够获得较高的力学性能,并且掺量适宜范围为0.1-0.2%。(7)玄武岩纤维掺量一定时,整体上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和透水系数随纤维长度的增大而降低。6mm玄武岩纤维掺量为0-0.5%时,透水混凝土的有效孔隙率降低趋势变缓,与纤维掺量0.2%相比,掺量0.3%的有效孔隙率下降2.26%,与纤维掺量0.3%相比,掺量0.4%的有效孔隙率下降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