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流动儿童跟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他们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由于资源有限,城市公立学校无法满足所有流动儿童的教育需求,打工子弟学校便成为接纳流动儿童在城市上学的主要力量。然而,由于是私人办学,大多数的打工子弟学校基本没有其它的资金来源,难以集中资金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导致教学设施简陋,存在安全隐患,师资队伍薄弱,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根本无法达到所谓“合格学校”的标准,只能归为“简易学校”。自2006年起,北京各区县政府和教育部门根据市教委“原则上不办简易学校,以保证较高标准的办学条件”的要求开始对未经审批的打工子弟学校进行集中整治,撤消、关闭、取缔了一批学校。在这些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及家庭因此而陷入了弱势和被动的局面,他们不得不另寻学校或住址,甚至返回家乡读书,由此便产生了流动儿童教育衔接的问题,而这一问题解决的好坏将对我国未来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深度访谈和实地观察等研究方法,以北京市朝阳区第一新公民学校关停事件为切入点,了解流动儿童在教育衔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结合社会化理论,分析其产生的各方面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促进流动儿童教育的有效衔接。本文主要由六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导论。首先,说明研究背景,表明本研究的意义所在;其次,进行概念界定,核心概念主要有流动儿童和教育衔接;再次,介绍研究对象的背景,梳理事件发展始末;最后,介绍研究方法,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电话访问、深度访谈、参考观察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深入实地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第二部分文献回顾。归纳和阐述了国内外学者围绕流动儿童的教育及相关问题研究的现状,发现目前我国对于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较为有限。以往我国社会各界对流动儿童教育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和教育权利的问题,即是否能够有学可上的问题,而对于流动儿童教育衔接、教育融入的问题,即是否能上好学的问题关注较少。第三部分是关于流动儿童学校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流动儿童学校教育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内容的不连贯、教学方式与教学环境的不适应、学校管理方式的不适应、学校周边环境的不适应、入学困难和辍学等六个方面,并就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第四部分是关于流动儿童家庭教育衔接问题的研究。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和访谈资料的整理发现,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衔接问题主要表现为:亲子互动中断、教养方式改变、学习辅导缺失等三个方面,并就具体原因进行了分析。第五部分是关于流动儿童教育制度衔接问题的研究。结合流动儿童教育衔接现状,通过对流动儿童教育发展相关政策制度的分析,发现义务教育体制责任不明晰、城乡教育不均衡、相关人口管理制度的限制、打工子弟学校合法化过程的影响是导致流动儿童教育衔接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第六部分对策与建议。针对前文关于流动儿童教育衔接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描述与分析,从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四个层面提出了13项对策和建议。希望这些对策和建议能够有效解决流动儿童的教育衔接问题,促进和保障其教育的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