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假设,同传时如果译者声音与源语声音不重合,译者就可以产出更多的口译信息。借用Baddeley的工作记忆模型,本研究试图通过字幕化听力输入的方式研究发声抑制的现象。本研究对比了三种同声传译形式下,即同声传译,同步视译,同声视译,译员的表现。每位受试均有至少7分的雅思成绩和长期做口译员的经历,有能力胜任本次的翻译实验。她们做三种形式的同声传译共六段,每种做两段,分别是一个三分钟的对话和一个五分钟的演讲。之后接受采访。翻译文段选自托福听力部分,难度和结构一致,内容和话题各不相同,避免受试对于某话题过分熟悉或不熟悉。所有的音频经转写,打分,统计信息输出率,误译率,信息遗漏次数,信息遗漏率。将数据按同传形式的不同分成三组,统计信息输出,误译,信息遗漏等方面的平均值和极值,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分析有代表性的几位受试的个人翻译特点(是否经常停顿,是否翻译快速)及个人表现。本文还使用了最大值最小值表格和Adobe Audition软件来呈现部分样本的信息输出率波动和部分受试的听说时间差,并分析了四种有说明性的错误,借以揭示同传的机制。本研究表明,从总的信息传输率来说,消除译者与源语的声音重合(发声抑制)的确可以帮助提高信息输出率。通过分析信息输出最多的样本的输出习惯,本文总结出两种在实际情况中可以采用的避免发声抑制策略就是;1.快速处理信息;2.知道自己的工作记忆容量(比如4秒),只有当获取了工作记忆容量允许的完整信息后,才开始翻译。本文还证明,背景知识可以帮助译者快速准确检索词语。不同寻常之处在于,充分利用源语的停顿来输出信息或者不停输出以期消除声音重合,并不能帮助增加同传信息整体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