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芴类共轭体系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a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分子器件和分子电子学所取得的突飞猛进的发展,共轭高分子在材料领域的应用已成为21世纪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作为有机发光、分子整流器、传感器和光电转换的优良材料,聚芴类发光高分子由于其独特的分子结构和优良的性能,深受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重视从而被人们广泛研究。本论文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进一步研究了在分子主链上引入空间体积逐渐变化的取代基后聚芴类交替共聚物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 首先,第一章简述了有机电致发光的基本概念和目前被广泛研究的光电高分子共轭材料,并综述了聚烷基芴的结构和性能,以及关于聚芴老化机理的几种观点。对本章内容的理解有助于全面认识聚芴类材料的发展前景和现状,并为讨论后续章节所涉及的工作奠定基础。 第二章讨论了支链化效应对聚芴类交替共聚物性能的影响,包括光致发光性能、稀溶液中的溶剂化效应、热性能、电化学性能等。实验表明,取代基空间体积的变化并没有引起紫外吸收峰和荧光发射峰的显著红移或蓝移,却明显地改善了薄膜的光谱热稳定性。但取代基的引入使得薄膜量子效率有所降低,而且庞大空间体积侧基的引入使热稳定性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甚至可达80℃。此外,本章在讨论溶剂化效应时,仔细考察了溶剂极性对聚合物体系荧光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分子链构象和溶剂分子间的各种作用力。通过分析不同溶剂中共轭高分子的发光特性与其分子链构象的依赖关系,进一步认识了发光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聚合物的氧化还原电势分别位于-5.76~-5.82 eV以及-2.19~-2.27 eV范围内。 第三章主要是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聚合物体系进行量子化学计算,包括基态几何构型、电子云分布、前线轨道能级。计算结果表明,共轭聚合物主链上取代基空间体积的变化并没有导致基态几何结构的明显变化,而且对前线轨道的电子云分布亦无明显影响。另一方面,能级参数与重复单元n的倒数(1/n)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这符合大多数共轭聚合物的特征。 在最后一章中,我们初步研究了两种聚芴类衍生物材料共混后的结构和性能,讨论了不同比例下混合后的光致发光性能,并结合AFM图片进行了分析。此外,还考察了不同溶剂对薄膜微观形貌的影响。
其他文献
你有没有曾经盯着一只龙虾好奇地琢磨,到底是什么让一种生物长得这么像外星来客?你是否曾经好奇,如果这种生物最终统治了地球,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想听点儿诡异的知识吗?理论上来说,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龙虾是可以永生的。如果它们不被捕食,不被饿死,不被疾病折磨,也没有被卷入什么可怕的灾难之中,它们就可以永生不死;但它们偏不。  大多数的生物会在生命的第一阶段内不断成长直到成熟期为止,紧接着停止体型的增
期刊
本论文研究了二茂铁(Fe(CH))在超临界二氧化碳(CO)体系中的分解行为。我们以2.00g二茂铁和8.0g二氧化碳为原料,在400℃加热800分钟,成功制备了FeO/a-C核壳结构复合纳米线,整个纳
本论文主要论述了三方面的合成工作。分别为尼古丁类似物PHT,生物碱Stemonamide以及Subincanadine E的合成研究。 第一部分是关于尼古丁类似物PHT的合成研究探讨。我们尝试
有机光化学合成是现代有机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光照激发后的分子是一类反应活性很高的中间体,能够实现传统热化学手段很难或不能发生的反应。三氟甲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在医药,农药和化工材料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同时,1,6-烯炔基化合物在天然产物中是很常见的,本文主要研究1,6-烯炔基化合物在可见光照射下经氯代和三氟甲基化反应生成含氮五元杂环化合物。环加成反应是在光照或者加热条件下,两个或多个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