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其中能源的消耗对环境的影响尤为巨大,减少对传统化学能源的依赖,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光伏、风电等新能源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已引起全球各国的重视。太阳能资源具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特点,而且零排放零污染,是对传统化学能源的理想替代品。中国也是世界上可利用太阳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的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国内的光伏产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光伏电站的兴建有助于我国能源结构的改善,同时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在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高速发展下,除了传统的大型地面电站,根据国内的具体情况衍生出了不同的新型电站,比如与农业结合的“农光互补型”光伏电站、与林业相结合的“林光互补型”光伏电站以及与传统渔业相结合的“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本论文对我国当前的光伏产业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分析,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具体评价理论、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建立了“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等三个方面效益选取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定量和定性指标,对“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综合效益评价,同时以射阳20MW“渔光互补型”光伏发电项目为实例,通过具体的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了各指标的权重,根据各指标权重计算的结果显示,在最重要的五个指标中经济效益的指标占了四个,充分说明了经济效益对于光伏电站兴建的重要性,而环境效益次之,再结合模糊评价方法对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最后评价的结果为该项目的综合效益评价为优,尤其在环境效益评价中结果为最高,充分体现了光伏发电项目在改善环境和节能减排中的显著作用,而在社会效益方面,长远来看光伏电站社会效益显著,但是短期内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与光伏发电项目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密切相关。本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第二、第三章,主要阐述本文的研究基础,包括研究的背景和研究主体的基本特征。第二部分包括第四章和第五章,这部分主要介绍光伏电站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的理论基础和建立。第三部分包括第六章,主要将第二部分所介绍的综合效益评价体系特别应用到具体的光伏电站中。第五部分为第七章,主要对本文进行总结并给出结论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