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硼二吡咯亚甲基类(Boron-dipyrromethene,简称BODIPY)荧光分子近几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其它荧光分子相比,BODIPY具有诸多优点:摩尔吸光系数大,荧光量子产率高,荧光信号对溶剂极性和pH不敏感,荧光光谱峰较窄,荧光寿命长,光稳定性好等,而且BODIPY荧光分子母核结构相对稳定且具有一定化学活性,足以在其上进行很多的化学修饰。 已报道的大量氟离子荧光探针,主要是基于Lewis酸的有机硼化合物和基于氢键的质子给体,近些年来,基于氟离子与硅的强亲和性的反应型氟离子传感器因为其选择性好,响应时间短,灵敏度高而倍受关注。然而可用于近红外,特别是在700纳米以上区域的氟离子探针仍然没有报道。众所周知,近红外发射的荧光染料往往更适用于生物成像,因为在此区域内生物干扰小,光散射小,穿透性强。 乏氧,是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也是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特征之一,由于肿瘤无限制生长,氧耗增加,使局部肿瘤组织的氧分压降低,就形成了乏氧区域。乏氧是实体瘤中的常见现象。临床研究显示,乏氧环境下的肿瘤细胞更容易发生转移,而且对放疗、化疗的抗拒性增强,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研究发现,乏氧与临床上的多种疾病密切相关,如:肿瘤的生长、糖尿病、视网膜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脑畸形等等,因此乏氧检测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在乏氧条件下,肿瘤内硝基还原酶可以将硝基和偶氮键还原成氨基。因此,利用还原前后荧光光谱的变化,印荧光开关的性质,设计新颖乏氧探针。目前,一些用于检测细胞乏氧环境的探针主要采用罗丹明,萘酰亚胺,花青素作为发光单元,发射波长低于550纳米,且光稳定性差,因此光物理性质更好的乏氧环境探针就显得十分必要。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设计合成了首个基于反应的近红外Aza-BODIPY氟离子荧光探针,以及可用于细胞乏氧环境检测的BODIPY探针。并通过理论计算解释了荧光变化的原因。 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 1从邻苯二甲腈和格式试剂出发,通过两步反应,得到一个苯并Aza-BODIPY,对其进行了表征和光谱性质测试。由于氟离子和硅的强亲和性,当硅氧键断裂之后,分子内电荷转移增强,荧光淬灭,并将其用于HeLa细胞中氟离子的检测。 2设计合成了首个基于BODIPY的乏氧探针,探针在乏氧条件下荧光增强,从而检测乏氧细胞。在乏氧条件下,硝基还原成氨基,非辐射的S1态转化成辐射的S1,从而荧光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