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地调研是指投资者或分析师等个人或机构实地到访企业的生产经营场所,通过观察公司的运作、参观企业生产设备、向企业员工提问和交流等方式,获取所需要的信息。与其他方式相比,实地调研具有准确度高,真实性强,及时有效,自主性高等优势,通过与管理层、员工的交流和互动,对公司产品、工厂的直观观察和了解,调研者可以获取公开信息以外的有效补充,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帮助投资者正确认识公司的内在价值,做出理性的股票交易决策。在我国当前证券市场中,分析师和机构投资者去上市公司进行实地调研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2012年到201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中被实地调研过的上市公司达到了80%左右。实地调研的作用不言而喻,因此对实地调研的有效性的探究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机构实地调研究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方式还是流于形式的走过场活动?实地调研活动对于资本市场的信息效率是否有显著的提高作用,能否降低信息不对称,如果是,这种作用是否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这是本文希望探讨的问题。2012年起深交所要求上市公司在接待实地调研后两个工作日内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披露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参与单位和人员等信息和主要内容介绍,这一披露要求,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有效和可靠的数据来源。本文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关注实地调研的经济后果,选择股票投机作为经济后果代理变量,主要是因为理论认为提高公司信息透明度会减少金融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从而抑制股票投机,从实地调研到股票投机的因果关系较为清晰直接。本文选取2012-2017年深交所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利用深交所网站披露的上市公司实地调研信息这一独特的数据,检验了机构实地调研对上市公司股票投机程度的影响。本文研究结论如下:一、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机构实地调研有利于抑制股票投机程度;实地调研次数、机构数和人数越多,股票市场的投机程度越低。二、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机构投资者的调研问题深度、核心管理层(董事长或总经理)参与互动的重视程度能够抑制股票投机。三、本文发现资产结构和特征对于机构实地调研与股票投机关系有一定的影响,对于研发投入和无形资产较多的公司,机构实地调研对股票投机的抑制作用更强烈。四、会计信息质量对于机构实地调研与股票投机程度的关系也有一定的影响,对于会计信息质量差的公司,实地调研对股票投机的抑制作用更强烈。本文的研究结论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机构实地调研行为的经济后果,对于公司规范和提高自愿披露水平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于促进上市公司、证券市场中介、以及投资者间的良性和健康的互动关系具有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