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F3084404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人们注意自我情绪面孔的速度对于揭示人们在注意层面自我效价信息的加工具有重要作用。自我一直是研究者研究的重点话题,从理智自我来看,人们似乎可以对自我产生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人们在认识自我时,不会表现的平心静气或不偏不倚,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有选择地搜索、关注和解释有关自己的信息。特别是对于那些社会交往中被他人所看重的品质和能力(勤劳、智力和吸引力等),人们往往会对自身判断有偏差。比如人们认为自己有比别人更好的人际关系,比别人要公正,有更好的人格,同时他们也更愿意用一些积极的词汇来描述自己。有研究发现人们甚至对积极自我相关的词的分类速度快于非自我消极词也快于自我消极词,之后多个研究相继发现自我在知觉、决策和记忆中都会表现出对积极信息的优势反应。总之,自我的这种积极偏向已经在认知的多个阶段被证实,然而对于注意阶段人们是如何处理自我不同效价信息,是否在注意阶段就存在对自我积极信息的注意偏向等这类问题的研究却较少。自我面孔信息不同于自我的名字,它是所有自我有关的特征中一个独特的存在,携带丰富信息的自我情绪面孔可以作为探究注意阶段自我相关信息反应的有效材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少量探讨非焦虑和抑郁的正常人对情绪面孔的注意研究中,结果都显示威胁性面孔能够得到优先的注意。那么在愤怒面孔会优先吸引注意的条件下,自我不同情绪面孔信息是如何竞争注意的呢?积极情绪面孔是否还能在与自我消极的愤怒面孔或中性面孔竞争中获得注意偏向呢?本研究假设自我的积极情绪面孔和消极情绪面孔中的愤怒面孔都会引发人们的注意偏向,存在注意优势。为了探究自我情绪面孔的注意竞争,揭示自我情绪效价面孔的注意偏向特点,研究一首先拍摄40名参与者自己的面孔图片,并通过裁剪、去色等获得了面孔材料,实验具体任务是让被试根据点探测任务中面孔对后探测点呈现的位置进行按键反应,最终收集被试任务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结果表明:(1)自我消极面孔中带有威胁性信息的愤怒面孔与他人愤怒面孔一样在愤怒与中性匹配面孔对中反应时更短。(2)自我高兴面孔与自我愤怒面孔匹配时,自我高兴面孔后探测点的反应时与自我愤怒面孔后的反应时之间没有显著差异。(3)在他人愤怒与他人高兴匹配的条件下,对他人愤怒面孔后探测点的反应时更短。(4)在自我高兴与中性面孔匹配的条件下,自我高兴面孔后探测点的反应时与自我中性面孔后无显著差异。事件相关电位技术是了解注意偏差时间进程上不同脑区反应的有效工具。研究二是新招募了37名被试参与到自我照片拍摄和点探测任务并记录其间的大脑活动,对研究一的结果进行行为和大脑活动数据两方面的验证。研究二行为结果表明(1)在他人愤怒面孔和他人中性面孔匹配的条件下,他人愤怒面孔的探测点显著快于他人中性面孔后的探测点,自我同情绪类型的面孔对中愤怒面孔注意偏向差异边缘显著。(2)在自我高兴与自我中性面孔匹配的条件下,自我高兴面孔后探测点的反应时与自我中性面孔间差异达到了边缘显著,高兴快于中性。(3)在他人愤怒与他人高兴匹配的条件下,两类情绪面孔之间差异边缘显著,愤怒快于高兴。而自我同类别情绪面孔对中对两类面孔的反应时之间无显著差异,也没有达到边缘显著。脑电数据表明自我面孔和他人面孔的N170波峰波幅间具有显著差异,自我面孔对引发的波峰显著大于他人面孔,中性-中性面孔对的N170潜伏期显著早于愤怒-高兴、悲伤-高兴面孔对。其他面孔或探测点间的波峰波幅或潜伏期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的结论为:人们对自我积极高兴面孔存在注意偏向,也就是说自我积极效价信息加工优势存在于注意阶段。自我消极面孔中的自我愤怒面孔会引起人们的优先注意,而悲伤面孔不能引起人们的优先注意。
其他文献
性羞耻,是指个体对自己与性有关的经历、想法、行为感到羞耻的情感,认为自己在性方面是有缺陷的或者不被接受的。根植于中国传统性文化和羞耻文化的性羞耻,虽然普遍存在于个体并且是很常见的情感体验,但在国内却没有被学术化,同时也缺少心理学的专业研究和讨论。因为在中国的社会文化中,性总是被看作是一种禁忌,避免被谈起,并且总是伴随着羞耻感。目前而言,虽然性羞耻被隐藏在中国的文化中,但不得不承认,它对一个人的生活
学位
安全性行为,因其结果影响性相关疾病传播的生物医学问题和流行病学风险而在医学社会学领域被广泛关注,又因其受男女双方的性态度、性欲望和性别角色、个体心理特征以及性相关知识等多重因素的交互影响而使得心理学或教育学领域对其因素间的关系持续地考察,其重要性可见一斑。结合国内外缺少中国文化背景下的普通异性恋女性群体视角,以及国内对于安全性行为相关心理学变量以及变量间关系的量化研究极少的现状。本研究将采用质性研
学位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信息工具的不断普及,储存数字信息和电子文件的方式越来越便捷,储存容量也越来越大。但研究发现,过多的数字文件积累同样会给个人带来各种直接或潜在的负面影响。数字囤积(digital hoarding)是指数字文件和信息的累积过多导致个体检索目标的能力下降,从而让个体产生压力和混乱。以往研究发现依恋类型、避免遗忘、人际关系、损失厌恶等因素与数字囤积的产生紧密相关,是否人格特
学位
学位
学位
对人际互动中的信息产生行为进行界定和衡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信息明确性。在浪漫关系中,高明确性的约会请求信息例如“明天和我一起约会吧。”或是“你愿意明天和我一起去看电影吗?”;低明确性的约会请求信息例如“那部新电影看起来不错。”或是“你明天还会来学校吗?”。本研究中将浪漫伴侣间请求不及时、意图表达不清晰的请求行为称为“含糊其辞”式请求,它的本质特征就是信息明确性低。很显然,从信息产生过程角度来看,这种
学位
PUA(pick-up-artist)最早起源于西方,原本从属于美国亚文化社区,旨在教授男性如何提升自我并获得女性青睐,后随着《把妹达人》(The Game)一书的出版和畅销,PUA逐渐演变成了利用技巧操纵女性实现性目的的技术手段。在2008年前后传入中国后,原本以小众亚文化的形式存在于网络社群中,但由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影响,其技巧与话语中流露出较多物化和歧视女性的思想,并带有反女性主义的特征,
学位
阅读模式和学习意图都影响我们的记忆。就阅读模式而言,朗读材料带来比默读材料更好的记忆效果,该现象被称作记忆的生产效应。就学习意图而言,有意学习带来比无意学习更好的记忆效果,体现了有意学习的优势效应。前人对这两种效应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解释,其中对于两者加工机制的解释存在重合部分,认为两者可能共享部分认知资源,两个效应可能会协同作用影响记忆。首先,以往关于生产效应的研究仅仅探讨了在有意图条件下的生产效应
学位
学位
在数字时代,隐私是受到广泛关注的研究主题,隐私披露指用户向他人披露自己的身份、地址、健康、财务等信息。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时常要面对隐私披露的抉择,使用隐私信息来交换不同网站的使用权,以满足我们社交、购物、医疗的需求。同时,信息安全的问题也层出不穷,第三方机构保管信息往往容易造成较大范围的泄露,用户的主动披露,长远看来会对其信息安全造成影响。隐私披露和大脑的背外侧前额叶(DLPFC)有关,这种行为涉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