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后评价是完善项目建设与管理、科学确定灌区节水改造方案的重要依据,而节水改造项目的生态环境效应后评价则可以为灌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决策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文在总结分析灌区水利工程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对灌区节水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后评价。通过这一评价总结经验,为灌区的环境管理和进一步深化节水改造提供借鉴。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
(1)将农业节水与生态环境相结合进行系统、定量分析,建立基于节水改造的生态环境效应后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水环境、土壤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四大类二级指标。其中,水环境指标包括地表水水质、水域面积率、地下水水位和地下水水质四个三级指标;土壤环境指标包括土壤肥力指数、涝渍盐碱地治理率、化肥施用强度、土壤侵蚀强度、水土流失治理率五个三级指标;生物环境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和生物丰度指数两个三级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包括扩大灌溉面积率、农民人均收入、水费实收率、农民生态意识、农民节水意识五个三级指标。
(2)建立了节水改造项目生态环境效应后评价模型——基于综合权重的模糊物元综合评价模型。将主观赋权的层次分析法和客观赋权的熵值法相结合,提出了主客观综合权重确定方法,并以此构建了节水改造项目生态环境效应后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
(3)以南京市淳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为实例进行了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应用研究。结果显示,2000年淳东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为5级,节水改造项目实施后,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在2005年达到4级。研究结论与实际情况相符,表明本文所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是合理可行的,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