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邓石如印学思想中的“印从书出”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78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篆刻艺术发展到唐代,印章的功能开始有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用于书画和鉴藏的特殊印章种类,随着印章与书画的结合,部分文人雅士不再只关注印章的实用价值,而更多的是发掘印章的艺术价值。宋元时期,可用于印章制作的新材料——花乳石被发现后,为文人介入印章的制作过程提供了契机,他们从最早只篆不刻到自篆自刻,并由此展开了篆刻艺术在刀法、篆法、章法道路上的积极探索。六朝以后,篆法衰微,“印从印出”的思想观念笼罩着整个印坛,文人篆刻家更是把“印宗秦汉”这一篆刻思想当作篆刻创作的不二法门。到了明代,文人群体的广泛参与使得篆刻理论、技法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突破性的发展,初见“印从书出”思想之端倪。清中期,考据学的发展,带动了金石学、文字学的大兴,由于研究者研究的对象和使用的材料主要为篆、隶书体,所以,篆、隶书法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复兴。在这一重要历史契机下,邓石如的篆书在取法“二李”小篆的基础之上,广泛取法各朝金石碑版,钟鼎彝器文字,并参以隶书笔意,最终形成了独特的个人篆书风格。与此同时,他汲取了前代篆刻先行者“以书入印”的思想主张和实践经验,以自己的个性化篆书入印,成功实践了“印从书出”的篆刻创作思想,使篆书与篆刻之间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他在以纯熟的刀法表现个人篆、隶笔法的基础之上,扩宽了入印文字的取法范围,打破了秦汉印章在空间上以均匀排布为主的章法布局,确立了“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的空间对比之美,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至今日,对个人的篆刻创作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第一章先从“印从书出”这一思想主张产生的大背景以及邓石如“印从书出”思想的提出展开论述。第二章以穆孝天、许佳琼编著的《邓石如研究资料》中年谱所编录的时间断代顺序为重要依据,将邓石如“印从书出”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分为了三个时期,以同时期的篆书、篆刻作品互参对比的方式,深入的剖析了邓石如“书”、“印”之间的关联,印证了邓石如“印从书出”的印学思想是随着个人篆书风格的形成而不断成熟的。并且,他之所以能成为“印从书出”理念的成功实践者,与他把入印可行性较强的个人篆书入印有很大的关系,而这种个人的个性化篆书风格的形成又得益于他在篆书创新过程中重点取法汉篆有直接的关系。第三章笔者打破了邓石如篆刻作品创作的时间顺序,从刀法、篆法、章法三个方面来详细论述邓石如“印从书出”的篆刻观念在篆刻技法中的重要体现。最后一章简要概括了邓石如“印从书出”思想对清中期以后印坛产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创作的重要启示。
其他文献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著名科学家李政道也说:“学问,学问,要学习提问。”可见,“问”是思维的开端,有疑问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索求新。因此.我们应该把“质疑”当成教学过程中
目前,由于深度学习的飞速发展,约束条件下的人脸识别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非约束场景下,人脸识别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其中,在非约束场景下,人脸的多姿态问题对人脸识别
整体性学习,就是知识、经验、思维、感悟与行动交互作用的一种学习。这种学习不仅采取学生导向的学习组织,还采取旨在获得构建性的工作、思考与探究的方法架构,以促进学生主体的
基于所有节点采用相同感染概率和根据节点边权采用不同感染概率这2种感染机制对BBV加权网络进行免疫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节点介数优先免疫的效果优于目前普遍采用的强度优先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也是学生、教师、家长所共同关注的问题之一。可是每当作文时。学生却常常瞪着题目,咬着笔头,苦思冥想,不知道怎么写。针对小学生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损坏的装备修复好,是装备维修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鉴于蜂群算法在任务调度特别是动态随机任务调度中的优势,将蜂群算法引入装备维修任务调度研究。测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