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美国文坛上,索尔·贝娄(Saul Bellow,1915.7.10—2005.4.5)被誉为“美国当代文学的发言人”。他一边在大学任教,一边进行文学创作,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在小说中,贝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这些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忧郁、迷惘,陷入极端的焦虑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在艰难的挣扎中寻找着自我拯救的路途。本文以知识分子的“救赎”为切入点,从文化诗学角度,把贝娄的小说放在特定的犹太文化境遇中研究这些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救赎之路,从而体现出贝娄对当代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
本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绪论部分,主要是提出问题,对目前贝娄研究现状的综述,并阐述本文的创新及研究方法,最后是对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主要分析贝娄小说中这些犹太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与救赎意识。他们在现代文明的浪潮中,在痛苦与彷徨、失望与希望的错综纠结中,始终怀抱着人道主义理想,艰难地选择,缓慢地前行,理想的信念终未泯灭,因而成为当代世界中的“浮士德”。
第二章,从犹太文化中所蕴含的罪、受难、死亡的内涵入手阐述救赎的必要性。首先,贝娄笔下的知识分子都带有深深的负罪之感,这种负罪心理体现了圣经文化中的“罪恶”观念,同时也汇聚了作为犹太人的典型的文化心态;其次,受难是这些犹太知识分子获得救赎的必修课。在流浪中,他们经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双重折磨。这种生存状态与犹太民族的苦难感、命运感有着深刻的联系。再次,死亡问题成为触动这些犹太知识分子最敏感的问题,生存还是毁灭成为他们生活中最困惑的问题,也成为他们渴望救赎的动力。
第三章,主要分析救赎的悖论性。从救赎的虚妄性、救赎模式的悖论性等方面阐述这一救赎的复杂意蕴,并揭示救赎的悖论性与犹太文化中存在的一些悖论现象的关系。
第四章,分析救赎思想的形成机制,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当代美国犹太知识分子的边缘处境,其次是贝娄的“文化救赎”的创作理念。
结语部分,主要阐述救赎的寓言性及当下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