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商业银行间竞争的加剧和利率的逐步市场化,商业银行传统业务获利空间逐步缩小,信贷风险不断聚集。为改善对客户的服务,各家银行都在努力扩大服务范围,增加服务项目,开发新的业务品种。我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又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重点争夺优质客户。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迫使国内商业银行开始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空间。个人理财业务以其领域广、批量多、风险小、个性化、收入稳定等特点,成为商业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还处于萌芽阶段,金融法律法规以及商业银行自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制约着个人理财市场的发展,如分业经营体制的制约,产品的同质化现象严重,缺乏高素质的理财人才等。银行目前能够为中高端客户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有限,难以真正满足客户个性化、差异化的理财需求。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产品分为人民币理财产品与外汇理财产品两种,自2005年10月我国发行第一支人民币理财产品至今虽只有短短三年不到的时间,却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开始的债券型到后来的信托型以及现在的结构型,我国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不断创新,尽力满足不同投资群体的理财需求。投资者之所以选择人民币理财产品是因为可以取得高于银行储蓄存款的收益率以及风险较小等原因。笔者统计了08年3月至5月底我国各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发行的397支人民币理财产品,分析了其特征和发展趋势等。在整理的这397支人民币产品中笔者又筛取了其中的84支债券型理财产品,选取了对其收益率产生较大作用的影响因素作为其分析模型的自变量:如发行银行的信用级别、理财期限、收益计算方式、本金保证情况、银行和客户是否拥有提前终止权等。通过spss12.0对其进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产品的投资期限与预期收益率成正相关关系。当投资期限增加一个百分点时,预期收益率增加0.310个百分点;本金无保证的产品也会增加投资者的收益;投资者拥有提前终止权与预期收益率成负相关关系;银行拥有提前终止权的产品也会使投资者的收益率增加等。并在增加银行类型这一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后,对地方性小银行能否达到预期收益率水平提出了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