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胃肠道肝转移瘤患者行FOLFOX方案化疗前后能谱成像的分析,探讨能谱CT成像对胃肠道肝转移瘤化疗疗效评价的初步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0月至2013年12月我院30名均有明确胃肠道肿瘤原发病灶(病理结果确认)、影像学检查证实的肝转移瘤患者(未经治疗),计划行FOLFOX方案化疗,均满4个疗程,均在化疗前、后行能谱成像模式二期增强扫描并完成图像重建,在静脉期的单能谱图像上得到各肝转移病灶不同区域及腹主动脉不同keV下CT值,从而计算不同keV下病灶与腹主动脉CT比值(标准CT值);利用单能量图像的能谱分析功能观察同一肝转移瘤患者化疗前后病变相应的能谱衰减曲线,计算得出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本次研究取40keV和100keV两个点作参考点,能谱衰减曲线斜率的算法为:斜率k=(HU40keV-HU100keV)/60;同时通过以碘和水作为基物质所得的碘基图以及水基图,从而获得所对应的碘含量以及水含量,可分别测量病灶碘浓度、水含量和腹主动脉碘浓度、水含量,计算病灶与腹主动脉碘浓度/水含量比值(标准碘浓度/水含量值)。并对胃肠道肝转移瘤化疗前后所获得的数据选用配对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胃肠道肝转移病灶不同部位化疗前后在不同keV下的标准CT值、能谱衰减曲线斜率、标准碘浓度值和标准水含量值均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故在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分析。(1)不同keV下标准CT值分析:肝转移瘤病灶边缘组,化疗前后在40-120keV下的标准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20-140keV下的标准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肝转移瘤病灶中心组,化疗前后在40-110keV下的标准CT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110-140keV下的标准CT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2)标准碘浓度值分析:肝转移瘤病灶边缘组和肝转移瘤病灶中心组,化疗前后标准碘浓度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3)标准水含量值分析:肝转移瘤病灶边缘组和肝转移瘤病灶中心组,化疗前后标准碘浓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分析:胃肠道肝转移瘤病灶边缘组和病灶中心组化疗前后的能谱衰减曲线走形趋势基本相似,为缓慢下降的曲线,并随keV的逐渐升高,曲线渐渐趋向平坦,本次研究取40keV和100keV两个点作参考点,病灶边缘组和病灶中心组化疗前后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成像技术对胃肠道肝转移瘤行FOLFOX方案化疗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随访观察价值,通过分析病灶边缘及中心化疗前后标准碘浓度值、低能量下标准CT值、能谱衰减曲线斜率,可以反映:(1)肝转移瘤在四个疗程化疗后病灶并未完全消融,仍有残留,可以为后续治疗提供方向;(2)病灶边缘明显强化部位的标准CT值、标准碘含量值均高于病灶中心,说明转移瘤体边缘较中心新生血管明显多;(3)可通过GSI定量分析化疗前后各组数据的变化,初步评价FOLFOX方案化疗疗效,为临床上判定肿瘤治疗效果提供可靠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