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来,全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山西的经济出现了断崖式下滑,在2015、2016年经济增速均处于全国末位。从产业维度来看,这是由于山西的产业结构单一,传统的产业格局难以抵抗外来的需求性冲击。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之下,山西试图通过振兴制造业,扶持新兴支柱性产业调整经济结构。其中生产性服务业能够为制造业提供不可缺少的中间需求产品,助力制造业的发展。因此两者间的关系就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本文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入手,利用了产业间分工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产业链理论构建了产业共生的一般机理分析,着重从分工与产业链视角分析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组织模式,并认为两者间的共生关系会随着工业化程度的加深而优化。在实证研究方面,本文首先对山西的工业化进程做出了基本判断,然后对山西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作出了分析,并发现在山西资源型经济中,制造业由于受到资源型产业的“挤出”并未成为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力。然后根据产业共生机理,并结合当前山西工业化的发展特点,从融合性、互动性、协调性三方面推演出三个有关共生关系的命题:1.在资源型经济中,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演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性会不断增大,且逐步趋于均衡。2.在资源型经济中,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演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性会不断增加,且逐步趋于均衡。3.在资源型经济中,随着工业化的不断演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协调性会趋于优化。最后通过投入产出法和耦合度协调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的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性、互动性、协调性三个维度做出了实证分析,并证实了三个命题。最终的结果表明,在山西资源型经济体系中,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共生关系尚处于“非均衡互利共生”阶段;产业间共生关系的发展虽然受到“挤出”,但是总体发展向好。通过以上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分析,本文认为山西省可以通过振兴制造业优势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业,充分发挥其关联带作用,与此同时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助力于制造业的发展升级,形成推动经济进步的内生性双向驱动系统,从而突破原有的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