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组蛋白乙酰化作为一种后生变化在肿瘤领域被广泛研究。组蛋白乙酰化的异常可以引起染色质结构的改变,同时使控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停滞、分化、凋亡等的基因在转录水平上发生失调。丙戊酸,一种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在许多体内外研究中已经被证实具有抗肿瘤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在临床上探索丙戊酸镁抑制膀胱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24例膀胱镜下活检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随机区组化法分为两组(每组12例),在传统外科手术之前分别给予口服丙戊酸镁20mg/kg·d或30mg/kg·d,连续治疗10天。收集用药前和用药后的肿瘤组织及血样标本(并收集同期入院的另外24例未用丙戊酸镁治疗的膀胱肿瘤患者肿瘤手术标本作为乙酰化检测的对照组)。为了评价丙戊酸镁抑制膀胱肿瘤的作用,我们用检测吸光度值法检测比较24例丙戊酸镁用药患者和另外24例丙戊酸镁未用药患者的手术肿瘤组织标本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24例丙戊酸镁用药患者用药前后肿瘤组织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VEGF)表达水平,同时用TUNEL法检测24例丙戊酸镁用药患者用药前后肿瘤组织的凋亡诱导情况。我们检测了所有的24例丙戊酸镁用药患者的血清丙戊酸浓度,并观察丙戊酸镁治疗的副作用。结果:所有接受丙戊酸镁治疗的患者服药期间没有进行药物剂量的调整。:20mg/kg和30mg/kg两组的平均日剂量分别是1220,1890 mg。丙戊酸的血清浓度波动在77.4-137.3μg/mL之间,平均值是106.5μg/mL。两组不同剂量的血清丙戊酸浓度平均值分别是96.51,116.53μg/mL。最常引起患者不适的是中度的嗜睡(3例)和轻微的疲乏(4例),但是没有严重的毒副作用发生。我们的研究显示用丙戊酸镁治疗(不分剂量水平)后的膀胱肿瘤组织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高于未用丙戊酸镁治疗的对照组(p=0.001),尤其是在浸润性膀胱癌更加明显(p<0.001)。在30mg/kg剂量下,观察到用药后肿瘤组织的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高于未用药的对照组(p=0.001)。然而,在20mg/kg剂量下,用药后肿瘤组织的H3组蛋白乙酰化水平高于未用药的对照组,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98)。在浅表性膀胱癌的13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VEGF表达的抑制。在浸润性膀胱癌的11例患者中,观察到有4例出现VEGF表达的抑制,且这4例当中有3例是属于30 mg/kg剂量组。同时发现,11例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用药后的肿瘤组织凋亡指数明显高于用药前(p=0.008),6例丙戊酸镁服用剂量为30mg/kg·d患者的肿瘤组织凋亡指数较服药前增高(p<0.05)。结论:丙戊酸镁在30 mg/kg·d剂量水平治疗膀胱肿瘤,具有H3组蛋白乙酰化作用,而且有抑制VEGF的表达、诱导肿瘤组织凋亡的作用。同时患者也显示良好的耐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