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应力演化与冲击矿压孕育规律研究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phia1154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冲击矿压是煤矿典型的煤岩动力灾害,目前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冲击矿压与强矿震孕育规律、诱冲机理仍不明晰。本文以西北厚煤层褶皱构造区为例,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工程实践等方法,统计分析了褶皱几何展布和煤厚相变特征,系统分析了褶皱形成及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阶段应力分布与转移规律,研究了褶皱构造区矿震活动规律与震源机制。主要结论如下:调研分析了甘肃华亭、陕西彬长、陕西永陇等矿区褶皱几何展布及煤厚相变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域褶皱长宽比率介于0.78~2.03,褶皱横剖面最大曲率小于0.04,曲率比不超过1.4,89%的褶曲横剖面翼间角大于150°,以平缓纵弯褶皱为主,基本呈穹或盆分布。基于上述褶皱几何展布特征统计构建了FLAC3D蠕变模型,系统研究了褶皱几何展布、煤岩层厚度和属性等因素影响下的地应力分布和能量积聚规律,结果表明,煤岩层属性对褶皱应力分布、能量积聚影响最大,其次是岩层厚度,而后是褶皱弯曲程度和煤层厚度,通过判识影响因素敏感性,揭示了厚煤层褶皱形成过程中各因素作用差异,构建了冲击危险函数。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采动应力调整和能量耗散规律,得出工作面采动影响下,向斜轴部能量增加区集中分布在工作面前方煤层底板,而背斜轴部集中分布在工作面前后煤层区域;随留底煤厚减小,向斜轴部应力集中层位由底板岩层向煤层下分层转移,背斜轴部由煤层下分层向底板岩层转移。优化了震源机制远场位移和震源破裂面产状求解方法,进行强矿震震源机制矩张量反演,系统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强矿震震源破裂类型、震源破裂面参量、地震矩等震学参量,结果表明,褶皱构造区冲击矿压和强矿震震源以拉张破裂为主,震源矩张量以非双力偶部分占主导,初步揭示了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强矿震孕育规律。选取典型的褶皱构造区厚煤层开采工作面进行现场实践,基于地应力实测数据构建FLAC3D高仿真数值模型,分析了褶皱构造区地应力和强矿震分布特点,通过地震学视应力反演,揭示了褶皱构造区采场应力演化规律。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死亡是很忌讳的话题,我们接受的教育也一直在回避这个敏感的话题。自“生命教育”一词被提出,之后该学科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死亡教育作为生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
素描是我国美术类高考必考课程,其目的是考察学生对于素描的认识以及熟练运用线条、调子进行造型的能力。一张卷面是否能取得好成绩取决于作者对于造型结构、体积感、空间感以
语文是一门基础教育课程,是人类认知和文明发展的源头。"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阅读"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最基本技能和必备能力,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方
期刊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已演变为对知识的创造、利用与增值以及对资源的合理配置,而这些最终都要靠知识员工来
轮毂轴承是汽车关键零部件之一,对车辆的载重和转向有着重要影响,研究其疲劳寿命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目前,轴承寿命的预测,主要是通过现场试验和数据收集。但
本论文所研究的时空联合调制型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利用MEMS多级微反射镜代替传统的迈克尔逊干涉仪的动镜,在获得目标物体的空间图像的同时,得到物体在空间域光程差离散采样的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冶金、化工等大规模工业对工业气体需求的急剧增加,促使制氧机向大型化、低能耗化发展。径向流吸附器因其具有占地面积小、床层压降小、再生能耗低等
近年来,中国上市公司参与并购活动呈上升趋势,但并购成功率却不高,一个重要原因是并购整合阶段管理协同效应难以有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的实现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力资源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子部委、各直属机构:吸引外国籍高层次人才和投资者来中国服务和投资是我国一项长期而重要的政策。近年来,国务院有关部门在为外国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