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港珠澳大桥工程是我国首座涉“两岸三地”的世界超级工程,主体工程包括一座跨越伶仃洋航道的海底沉管隧道,是目前世界上最长(5664m)、埋深最深(50m)、规模最大(双向六车道)、单节管节最重(75000T)的海底沉管隧道,也是我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标准最高的海中隧道工程,设计施工难度在世界范围内首屈一指。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位于水下海床基槽上,结构横向为两孔一管廊单层衬砌,纵向为管节+复合接头的串联式复合体,这些特殊的外部条件与内部构造形式对运营中出现的火灾更为敏感。一旦发生火灾,管节结构与接头均会发生损伤,破坏时难以修复,对结构防水与安全健康服役影响巨大。基于此,本文依托港珠澳大桥工程,针对沉管隧道火灾场景设计、管节结构三维温度场、管节结构与接头高温应力及损伤等方面展开研究,具体内容如下:①港珠澳沉管隧道火灾场景基于沉管隧道的断面特点,通过1:1足尺寸火灾实验及其数据分析,在参考公路隧道火灾场景的基础上,建立了随时间、空间变化的港珠澳海底沉管隧道的完整火灾场景。②沉管隧道管节结构温度场分布规律通过建立火灾温度场三维数值模型,考虑了不同温度级别(600℃、900℃、1200℃)以及RABT等四种火灾曲线情况,得到了沉管隧道结构内部的温度传播与分布规律。探讨了玻镁防火板对于管节结构的隔热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半断面布设防火板的方案能够满足耐火要求。③高温作用下管节结构力学行为在考虑管节(段)之间的接触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有(无)隔热条件下沉管隧道三维热力耦合模型,得到了两种条件下管节与节段的位移、应力分布规律及损伤深度,并且针对管节接头的几何特点,找到了最大损伤深度位置的规律。④高温作用下接头力学行为通过建立有(无)隔热条件下沉管隧道管节、节段接头分析模型,包括管节接头GINA止水带及两种接头处的传力剪力键,得到了不同升温曲线下管节接头的变形及两种接头的剪力变化规律,并通过计算论证指出了着火侧内墙及顶板位置剪力键受火灾高温影响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