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众科学素养的社会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1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促进和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所关注的重要工作。各国政府都把公民科学素质视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普及科学技术常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作为向公民提供的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本文以《2006年成都市公众科学素养调查》为依托,以获得的统计数据为基础,从社会性别的视角对成都市公众科学素养进行了性别分析。把社会性别视角运用于对成都公众科学素养的分析,对性别这一社会背景变量进行主体分析研究,它有利于对公众科学素养的状况进行分析,进而为改善成都市两性之间的科学素养差距,旨在创建创新型成都,为提高处于更低水平的女性科学素养现状而制订的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本文在系统回顾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一方面通过调查分析比较了成都市男女性公众科学素养的差异情况,另一方面着重从研究女性结构出发,比较了成都市女性公众与不同区域女性公众的科学素养差异情况。并分析了成都市女性科学素养与其学历,职业的影响关系。并结合社会性别理论,社会学,传播学理论找出了成都市女性科学素养整体偏低的原因,并就如何提高女性科学素养进而提高成都市公众科学素养尝试给出有效的建议。文章指出,公众科学素养存在的社会性别差异与两性接受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所从事的职业直接相关。两性对以现代技术为主的“科学”的兴趣不尽相同,对科普活动的参与程度也有差异。科普工作、教育工作必须具有社会性别的视角,才能从提高女性的科学素养开始,实现提高公众科学素养的战略任务。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研究徐志摩文学创作中自由精神的根源、创作的动力源泉和自由之美的呈现。第一章探析徐志摩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自由精神的思想根源。徐志摩自由精神的核心是他的自由
自撰墓志铭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在死亡这一预设前提下,在对自我一生的回顾与审视中,对自我人生价值进行建构与认定的特殊载体。它虽冠以墓志铭之名,却与墓志铭迥然有别。不论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以期求生、求梦。相应地,“乡下人进城”小说逐渐成为当今底层文学的重要创作潮流。本论文以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小说为研
自1983年创作以来,迟子建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小说,涉及到温情书写、死亡主题、生态叙事、底层写作、女性关怀等多种主题。在她的许多作品并非一篇小说只有一个主题,而是有多种
【目的】探讨间作芳香植物对沙地梨园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沙地黄金梨园设置间作薄荷(Tr1)、孔雀草(Tr2)、罗勒(Tr3)和自然生草(Tr4)为处理,清耕区(Tr5,CK)为
硝基苯在不同的还原剂及不同的介质中可以被还原成亚硝基苯、苯胲、偶氮苯、氧化偶氮苯、氢化偶氮苯等不同产物.这一性质深刻揭示了还原剂的还原能力除了与本身的性质有关之
民间传说与特定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自然风物和社会习惯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以口耳相传的方式产生并流传于民间社会中,反映民众的日常生活,表达民众的审美倾向。近年来,随着
唐代都城长安及周边有大小皇家宫苑数座,在这些地方,留下了文人墨客的传世诗作五百余首。宫殿见证了王朝的兴衰,为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而文学作品留住了宫殿最辉煌的样貌,让后
大量的测评练习是基础教育中开展学习测评的一种常态化评价活动,学习者由此产生的各类测评数据为分析其知识掌握水平和目标达成情况提供了数据基础。首先,对个性化评价以及教
利用生态足迹分析方法对陕西省1978~2002 年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研究,获得了该地区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随时间变化的预测模型,并预测了未来陕西省的可持续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