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咳嗽是儿科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小儿咳嗽因其病程长短不同可分为两类,咳嗽持续时间小于4周即急性咳嗽,4周及以上则归为慢性咳嗽。多种因素均可能引起小儿急性咳嗽,最多见的即由急性上呼吸道或下呼吸道感染所诱发。慢性咳嗽则是指一种非特异性的咳嗽,咳嗽为患儿主要的,甚至惟一临床症状。其位列前三位的病因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UACS)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post infectious cough,PIC)。本研究仅关注小儿的急性咳嗽和慢性中的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由于病原学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治疗急性呼吸道感染诱发的咳嗽时,抗生素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而针对感染后咳嗽,治疗中本不应该应用抗菌类药物,但是临床上也常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因呼吸道感染后咳嗽难以与咳嗽变异性哮喘鉴别,常常需接受至少8周的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因此,抗生素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过度使用是儿童急性咳嗽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中值得关注的重要问题。祖国医学在治疗儿童急慢性咳嗽方面早就已有深入的研究,也总结了相当全面的临证用药经验。本研究观察了在西药基础上加用桑杏汤加味(经验方)治疗小儿急性咳嗽和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西药组比较,目的是为小儿急性咳嗽及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提供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同时减少抗菌药物及激素类药物的过度使用。一、桑杏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桑杏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儿科的288例急性咳嗽患儿,按家长意愿将患儿分为两组:联合用药组和单纯西药组。联合用药组共有病例数为158,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62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68人和急性肺炎28人;单纯西药组共有病例数为130,包括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50人,急性气管支气管炎58人和急性肺炎22人。联合用药组给予口服桑杏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单纯西药组的治疗仅给予抗菌药物。两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都给予对症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平均疗程,抗生素使用时间、种类,静脉用抗生素时间,3个月内呼吸道感染复发的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平均疗程低于单纯西药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使用抗生素种类,静脉使用抗生素的时间方面均明显低于单纯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内单纯西药组中患儿呼吸道感染复发频率远高于联合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单纯西药组相比,桑杏汤加味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急性咳嗽有更好的疗效,可减少抗生素使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二、桑杏汤加味对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桑杏汤加味对小儿感染后咳嗽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6月就诊于西京医院儿科的101例感染后咳嗽患儿,按家长意愿分为两组:中药治疗组51名患儿,给予桑杏汤加味治疗;对照组50名患儿,给予口服孟鲁斯特钠咀嚼片,两组均设7天为1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患儿治疗1疗程后咳嗽、咳痰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患儿口服桑杏汤加味7天后咳嗽、咳痰积分与治疗前的积分相比下降明显(P<0.01),而对照组患儿两种症状积分与治疗前相比变化均不显著(P>0.05)。中药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显示,中药组患儿1疗程后咳嗽、咳痰积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积分下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1疗程后,中药组总有效率高达92.2%,口服孟鲁斯特钠咀嚼片组为4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治疗组中第1疗程的4例无效患儿修正诊断为咳嗽变异性哮喘。结论:桑杏汤加味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后咳嗽较孟鲁斯特钠咀嚼片疗效好,可缩短病程,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且有可能作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一种诊断性治疗方法,减少呼吸道感染后咳嗽患儿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