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艺术在每个时代到底应该怎样发展,历来是人们关注和讨论的问题之一。消费时代赋予艺术生产不同于其他时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甚至改变了艺术生产的发展方式,以暴力美学为例,当代暴力美学多以电影为载体,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展现暴力固有的“丑”的同时,也被赋予了暴力的“美”,然而,二者到底能否在电影中得到完美的融合?电影这种表现形式能否消解暴力自身带有的消极属性?电影对于暴力的展现到底应该怎样创新?电影中的暴力美学在消费时代的存在又是否具有价值?这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涌现,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对消费时代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展开研究,对当前暴力美学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思考电影中暴力美学的未来发展,并最终为当代艺术的生产和发展提供思路。首先,从消费时代艺术生产的社会背景及理论基础入手,以马克思、本雅明和阿多诺三人的理论为指导,在理论层面上探讨当时代艺术的生产、复制以及表现,尤其探讨了电影的特殊性。其次,简要阐述了暴力美学的心理学基础,暴力的出现有心理学和生理学根源上的必然性,也正是这种基础,让人们能够接受并认同暴力美学。进入消费时代,高压的社会环境、快节奏的社会生活唤醒了人们内心的原始欲望,电影对于暴力的展现以最直观的方式带给人们最震惊的体验,缓解和释放了人们心中躁动、焦虑、无处发泄的部分。而电影中出现的暴力美学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宣泄,也有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对于暴力的展现和追求既是美学多元发展的表现,又直击内心,体现着人们在虚拟世界对自由的向往。最后,着重讨论了消费时代电影对暴力美学的表现。因电影表现形式的特殊性,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发展在每一时期也各有不同,在消费时代的发展表现尤具独特性,电影对暴力的表现从展现暴力丑逐渐转变为追求暴力美,其表现形式和内容情节设置也不断更新和完善。暴力,并不只有一种表现形式,对于暴力的丑化或美化都旨在帮助观众获得更好的审美体验,尽管在商业气息浓厚的消费时代,人们仍然在不断追求对暴力与众不同的、更好的展现。另一方面,暴力美学在电影中的频繁出现,容易让人们无法将其与现实生活完全分开,人们容易习惯暴力和被暴力,甚至对于现实中的施暴行为变得麻木不仁,这是消费时代电影中的暴力美学所可能带来的消极影响。因此,暴力美学必须做出反思和改变,这种改变应当首先就从内部开始,只有对暴力美学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够以各种形式展现给观众更多美感,而不是不正确价值观念和消极作用的传导。消费时代艺术生产的复制与表现,既带有浓厚的商业色彩,又契合了人们对暴力宣泄的原始本能欲望。电影中的暴力场面,不是现实暴力的机械复制,而是隐匿、淡化了血腥、伤害、恐怖的一面,经过诗意处理与艺术加工的审美再现。这样的再现,既以审丑的方式拓宽了人们的审美对象,又以惊悚、震惊的审美体验疏导、宣泄了人们潜藏于内心深处的原始破坏欲,丰富了人们的审美经验,并借复制暴力的手段,直指人性隐蔽幽深的天地,进而思考人性与现实的复杂与黑暗。对电影中暴力美学的研究,能够为当代艺术生产的反思提供思路,帮助我们探索艺术的更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