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社区宜居性评价研究——以山东临沂市新桥镇为例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fen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国内外对宜居城市和城市的宜居性研究较多,而对农村社区的宜居性研究较少,有必要对农村社区宜居性进行评价和优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本文在对宜居社区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农村社区的建设水平和满意度两个方面构建农村社区宜居性的评价体系,选取临沂市新桥镇为研究区域,通过问卷调查综合评价社区宜居性,找出新桥镇在农村社区存在的问题,为实现新桥农村社区建设提供参考。本研究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研究背景、意义确定了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和论文的框架。   第二部分国内外农村社区研究综述。主要讲国内外宜居社区的相关理论,着重在国内外宜居社区建设的实践进行了概述,给华北平原地区农村宜居性的评价和优化提供了实践经验。   第三部分构建华北平原地区农村社区宜居性评价指标体系。借鉴国内外实践经验和城市社区系统指标评价的研究,分别从宜居性建设水平和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公众评定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指标的建设水平,加权求和得到建设水平的得分。根据村民对指标的满意程度,对每一个指标进行求和并进行平均,得到村民综合满意度。   第四部分新桥农村社区的实证分析和评价。根据平原地区农村社区的构成要素和特点,选取新桥镇的典型村镇进行研究。从新桥镇建设水平的指标数据得出:居住条件得分最高,服务设施构成、生态环境次之而乡风村文明最差。满意度评价在交通、住房和公共服务设施购物情况的主观评价较高,而在生态安全和乡村文明的满意度比较低,特别是生态安全的得分最低。   第五部分新桥农村社区建设进行优化和提升。提出整治生态环境、改善交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确保房屋品质和定位村镇文化等对策。   第六部分研究结论和展望。总结研究结论并指出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提出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其他文献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自从2008年世界城镇人口比重超过50%,城镇化就碰上了快速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城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主要驱动力之一。在新一轮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城市扩展问题迅速成为国内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领域新的关注热点。本文选取辽宁省为研究对象,采用1991~2009年辽宁省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
二战以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交通通信工具的进步,人们收入的增长,个人可自由支配时间的增多以及人们对生活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
区域性中心城市辐射力主要体现在该城市与其它相关城市和区域间的竞合关系上,包括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其中经济辐射力是构成城市辐射力的最具有活力
本文利用同位素大气水平衡模式(iAWBM,isotope AtmosphericWater Balance Model)1979~2014年的模拟数据分析了全球降水中稳定同位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并进行了模拟结果与GNIP的实
三维地质建模与可视化已成为当前国内外地学领域的技术前沿和研究热点,其核心技术是地质体模型的真三维构建及其可视化表达。地质勘探人员利用三维地质建模技术能够直观地进
贺兰山属于青藏高原外部边缘,是我国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和荒漠与荒漠草原的分界线,研究贺兰山对于回答构造与气候耦合模式对第四纪冰期历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贺兰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社会经发展的基础,二战后自然资源被过度开发,生态环境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出现了沙尘暴、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锐减等环境问题。在全球环境变化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