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化消费是指消费主体出于满足精神和个人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及他人提供的精神财富(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进行消耗的行为和过程。网络文化消费是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消费主体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和个体发展而对互联网提供的文化性劳务和文化类产品的占有、欣赏、享受、使用等。网络文化消费是对传统文化消费的一次重大突破,它赋予消费主体在传播和交流信息中具有双向或是多向、平等而民主的特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文化消费在中职学生文化消费的构成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地位的变化不仅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中职学生的文化消费行为,给尚未成熟的中职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来消极影响,而且使学校教育工作所面对的社会文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学校德育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引导中职学生健康的网络文化消费,笔者以上海市虹口区部分中职学校为例,对中职学生的网络文化消费现状和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笔者通过借助文献研究的方法,对网络文化消费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探讨了网络文化消费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了解了中职学生网络文化消费的现状。问卷调查和访谈的结果显示,当前中职学生对网络文化消费的需求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些需求主要集中在聊天、游戏、在线视频等娱乐功能上,而对学习、信息资料的获取等需求较小,网络文化消费层次不高、庸俗化倾向明显。产生这些现状和问题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对中职学生缺乏认可,对互联网行业监管不够;家庭教育和监督缺乏针对性;学生自我价值感较低,不能对自身行为产生有效约束。针对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应当从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入手,引导中职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进而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其中,社会对中职学生认可度的提高以及文化消费的改善是基础;和谐的家庭环境及有力的引导、监督是核心;学校的德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是重要的抓手和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