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通过溶液反应或室温固相反应合成了以氮、氧为配位原子的锌、镍混配化合物与Schiff碱;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和谱学研究;用单晶X射线衍射解析了11种化合物的单晶结构,其中9种晶体结构为首次报道。全文的主要内容如下: 以哌嗪(ppz)、α-氨基吡啶(α-AP)、喹啉(QL)与乙酰丙酮(acacH)和乙酸盐反应,在甲醇介质中分别合成了混配化合物[Zn2(acac)4(ppz)]n、Zn(acac)2(α-AP)、Zn(acac)2(QL)、Ni(acac)2(QL)2。以二乙烯三胺(dien)、硫氰酸胺和乙酸盐反应,在甲醇介质中分别合成了配合物M(dien)(NCS)(OAc)(M=Zn、Ni)。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热重分析对产物进行了谱学表征,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首次得到了它们的晶体结构。[Zn2(acac)4(ppz)]n为新的一维链状双核锌配位聚合物,双核锌由两个乙酰丙酮基负离子上的氧原子桥连,相距3.46(?);哌嗪作为双齿配体通过两个氮原子将双核锌配合物连结成一维链状结构。Zn(acac)2(α-AP)通过氢键形成一维链状超分子结构;M(dien)(NCS)(OAc)(M=Zn、Ni)通过氢键形成空间网状超分子结构。上述配合物中金属离子分别与配体中的氮、氧原子混配;配位数为6或5,相应的构型为变形八面体或变形四方锥结构。 分别以α-氨基吡啶、咪唑(Him)与乙酸盐反应,首次通过室温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混配化合物M(α-AP)2(OAc)2(M=Zn、Ni)、Zn(Him)2(OAc)2,反应无溶剂,15~20 min完成,产率达到95%以上。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热重分析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谱学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首次解析了Zn(α-AP)2(OAc)2的晶体结构,锌离子位于两个吡啶环上的N原子和两个单齿配位乙酸根上的O原子所构成的变形四面体中,配合物以分子间氢键和芳环堆积作用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分别以带酚羟基的芳醛与胺类反应,首次通过室温固相反应一步合成了N-(4-羟基苯基亚甲基)-1-萘胺、N-(4-羟基苯基亚甲基)-对甲氧基苯胺、N-(4-羟基苯基亚甲基)-苄胺、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糠胺、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对甲苯胺、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对甲氧基苯胺和N-亚水杨基-4-氨基安替比林7种Schiff碱,反应15 min完成,产率均超过90%。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粉末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氢谱等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谱学表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首次解析了N-(4-羟基苯基亚甲基)-1-萘胺、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糠胺的晶体结构;N-(4-羟基苯基亚甲基)-1-萘胺在晶胞中以分子间氢键形成一维锯齿链状结构,N-(4-羟基-3-甲氧基苯基亚甲基)-糠胺在晶胞中以分子间氢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中文摘要博士论文在b3lyP/st。一3g水平上计算了N-(4一轻基苯基亚甲基卜1一蔡胺和N-亚水杨基一4一氨基安替比林单个化合物分子中原子的净电荷分布。以AMI和取DO一CI方法为基础,应用完全态求和(S 05)公式采用自编程序计算了N-(4一轻基一3一甲氧基苯基亚甲基)糠胺的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