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惯性表现架构研究:来源、维度与作用路径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rcett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财富》杂志评选出的全球500强企业平均寿命不到50年,而那些存活下来的幸运者中,至少有45%每10年会遭遇一次毁灭性打击。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企业,如安然、世界电信、宝丽莱等,都在剧烈的市场变革中折戟沉沙。这些企业应该在已有的成就上取得更进一步的发展,然而往往事与愿违。组织惯性,被众多学者认为是此类现象产生的根源。越来越多学者认识到企业中的组织惯性非常普遍,尤其是曾经取得过辉煌成就的企业中组织惯性表现更加显著。在适应动态环境过程中,这些企业本身所存在的组织惯性会对其变革与发展产生阻碍作用。大量研究表明,未能规避组织惯性实现组织变革的主要归因是组织惯性表现形态的认知模糊与组织惯性产生根源的认知缺位。而现有研究普遍认同了企业组织惯性表现及其来源的多维度特征,但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关注重点各异,不同研究对企业组织惯性的表现及来源的认知界限交叠、层次各异,整体呈碎片化研究状态,使得对企业组织惯性的形成归因与作用机制的研究缺乏一致的研究基础。因此,全面、深入地理解组织惯性的来源以及表现形式,构建企业组织惯性的一般性研究框架成为企业在动态变化环境中实现组织变革的关键所在。本文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产业环境巨变中未能成功实施变革而迅速衰落的胶卷产业的柯达、消费电子产业的索尼和手机产业的诺基亚三家企业为案例研究对象,对组织惯性的表现架构的来源载体、表现维度与作用路径进行研究。首先,对组织惯性及其表现形式和来源的相关研究回顾的基础上,了解组织惯性的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和来源的多维度属性;随后,应用内容分析和典型事件分析对组织惯性的来源载体与表现维度进行识别;最后,在组织惯性来源和表现形式的基础上探讨组织惯性表现架构与作用路径。研究发现:(1)组织惯性仅当企业组织发生变革时得以显现,其源自于企业组织在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以及文化层面变革的对象载体;(2)企业组织惯性在五个层面上呈现九类具体表现形式。在决策层面上表现为认知惯性和战略惯性,在资源层面上表现为资源惯性,在执行层面上表现为制度惯性、流程惯性和惯例惯性,在网络层面上表现为结构惯性和关系惯性,在文化层面上表现为文化惯性;(3)企业组织惯性的作用路径沿着“决策层面→资源层面→执行层面→网络层面”顺次显现出认知惯性、战略惯性、资源惯性、制度惯性、流程惯性、惯例惯性、结构惯性和关系惯性,文化惯性则贯穿于组织惯性作用路径的全过程。
其他文献
数学解题是数学核心教学手段之一,解题能力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学生进行解题需要应用数学知识,还要有分析问题和创新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就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对学生被动、单干、复现的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它看重的不是学习的结果,而是探究、实践、创新的过程;看重的是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形成。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 ,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 ,但是,“自主学
【摘要】本文结合基础教育及历史教学的实际,指出历史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是历史教学的延伸,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与提升,更是学生思维的飞驰。要从历史教学中去体会创新给学生带来的乐趣。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关键词】历史教学; 创新;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特别强调“创新”,并告诉国人,“一个
【摘要】兴趣是学生求知的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源泉。在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和培养,能使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  【关键词】兴趣;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泉。九年级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使学生对化学学习
期刊
为了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整体水平,需要对教学素材进行改正,统编教材习作教学对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关键性材料,需要从教学方面来论证教材的正确性.在统编教材中体现其个性
【摘要】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健康发展。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来说,在这点上更加具有优势。因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联系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让我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实践、深入地探究、切身地体验、激发感悟,就可以释放学生个性动力,丰富学生个性经验,促进学生个性品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是中国这个民族大家庭共存共荣的凝聚剂和内聚力,它在价值意义上形成中华民族的“形”与“魂”。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重德行、贵礼仪,在世界上素来享有盛誉。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道德根基和思想基础,始终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是让每一个中国人继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