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有效防控和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难题。当前研究大多利用生态沟渠、沟塘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等对农业面源污染进行治理,对“静止”的塘库系统研究很少。自然状态下的塘库可以截留降雨-地表径流带来的固体颗粒物、营养盐等污染物,缓解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地表水水质。本文以亚热带丘陵区金井小流域内塘库为研究对象,通过Arc-GIS软件分析和定位、野外实地采样、水质测定与分析,开展不同污染源主导下塘库水体氨氮、硝氮、总氮和颗粒态氮含量的定位观测研究,结合水环境要素、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探究观测期内塘库水体中不同形态氮浓度的动态变化趋势与空间分布格局,分析并明确其关键影响因素,并通过RDA分析初步确定各主控因子的影响大小,为量化亚热带丘陵区塘库系统对流域氮消纳的贡献力和明确流域氮生物化学过程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主要结论如下:(1)在观测期内,塘库水体氮素浓度动态变化差异明显,氨氮、硝氮、总氮和颗粒态氮浓度均在6月达到极大值,随后降低,7月至10月变化较平缓,至11月又稍有升高,然后浓度继续减小。与塘库水体氮浓度空间分布格局相呼应,从河流及其支流上游至下游塘库水中氮浓度逐渐增大。(2)在观测期内,污染物来源(土地利用类型)、塘库所占面积比、塘库集水区人口数量是塘库水体氮浓度的主要内在影响因子。受污染物来源影响,不同类型塘库氮浓度按从小到大排序为林地类塘<农田类塘<养殖鱼塘<茶园类塘。塘库占小流域的面积比对小流域氮输出浓度有重要影响,面积比越大,氮输出浓度越低;塘库集水区人口数量越多,塘库水体氮浓度越大。(3)水环境要素是塘库水体氮浓度的主要外在影响因子,塘内浮游藻类和自然生长的植物受DO和水温影响,DO越高,塘库水体氮浓度越高,通过控制水温可以控制塘库水体中养殖动物、浮游植物的生长。(4)在观测期内,各因子对塘库水体氮浓度变化解释能力大小排序为土地利用>人口>塘库面积比,说明土地利用类型对塘库水体氮浓度大小影响较大。控制塘库占流域面积的比例、调节居民区氮素排放、合理规划流域塘库景观格局是控制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措施,说明自然状态下的塘库系统是缓解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自然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