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Bs和DDAC改性制备硅材料及其对双酚A的吸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PA)是有机化工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研究如何高效地去除环境中的BPA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吸附法作为常用的去除BPA的方法,因其去除污染物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亲睐。活性剂改性Si02材料在吸附去除BPA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采用含有苯环官能团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复配形成与BPA有π-π相互作用的疏水增溶核,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水热法制备SDBs改性的Si02吸附材料(SDBs-MS)。另外,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和聚乙二醇(PEG)的复配形成带正电荷的疏水增溶核,以水玻璃为原料,沉淀法制备出DDAC-MS的粉体吸附材料。分别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试和红外光谱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两种吸附材料对水相中双酚A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双酚A初始浓度、温度以及水中无机盐等因素对双酚A吸附的影响。并用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热力学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分析。SDBs-MS材料具有以SDBs和P123为核、SiO2为壳的结构,SDBs与BPA之间π-π相互作用以及SDBs和P123复合胶束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增溶效果使其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其对双酚A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255.1mg/g,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DDAC-MS材料中独特的带正电荷疏水增溶核与BPA之间存在强烈的静电吸引,吸附效果比SDBs-MS吸附剂有了很大提高,其对双酚A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333.33mg/g,吸附平衡时间为240min。对SDBS-MS和DDAC-MS吸附BPA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SDBS-MS对BPA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DDAC-MS对BPA的吸附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SDBs-MS和DDAC-MS对BPA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方程。两种材料对BPA的吸附均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两种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熵均为正值,说明在固液表面的整个吸附过程中混乱度在不断地增大。
其他文献
利用重叠延伸PCR法克隆出人脂联素基因,连接至克隆载体pGEM-T中,转化大肠杆菌DH5α,通过测序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后,进一步构建毕赤酵母表达载体pPIC3.5K-ADPN,通过电击法转化毕
目的分析miR-130a在卵巢癌顺铂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探讨miR-130a与卵巢癌对顺铂耐药的关系。方法以浓度梯度递增法构建卵巢癌耐顺铂细胞株,MTT法对耐药细胞株进行鉴定并测定
语文课堂教学是使中小学生认识并热爱自己的母语的重要阵地,同时, 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进行美育的有效途径。故语文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课堂教学的美感,潜移默
<正>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护和利用中,种子是最理想的贮存材料。研究不同类型种子适宜的贮藏方式,对长期保存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特别是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障国家的
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可提高本科生的探究能力和实验技能综合运用能力。本文介绍了我校模块化微生物学实验课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首先,构建综合性、研究型模块化教学内
近些年来,医疗行为中出现的红包现象,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各地党、政领导及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为制止红包现象,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在局部地区非但没有制止,还有愈演愈烈之趋势。
采用激光堆焊技术在Q235钢上制备了成型良好的CrMnFeCoNi堆焊层,通过XRD,OM,SEM和EDS等分析手段研究了堆焊层的物相结构、微观组织和化学成分;通过硬度测试和拉伸测试表征了
本文从医疗综合改革背景下公立医院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要性入手,在对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环境要求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继而指出公立医院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全员参与
课程领导作为新兴概念,视阈广泛,其本质是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一种新的课程行政体制。它在课程政策上强调分权,在学校层面的课程环境营造上强调效率更高的活动组织,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