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PA)是有机化工中应用广泛的一种典型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因其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研究如何高效地去除环境中的BPA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吸附法作为常用的去除BPA的方法,因其去除污染物速度快、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亲睐。活性剂改性Si02材料在吸附去除BPA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吸附容量,是一种潜在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吸附剂。本文通过采用含有苯环官能团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聚氧乙烯-聚氧丙烯-聚氧乙烯(P123)复配形成与BPA有π-π相互作用的疏水增溶核,以正硅酸乙酯为硅源,水热法制备SDBs改性的Si02吸附材料(SDBs-MS)。另外,利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双十二烷基二甲基氯化铵(DDAC)和聚乙二醇(PEG)的复配形成带正电荷的疏水增溶核,以水玻璃为原料,沉淀法制备出DDAC-MS的粉体吸附材料。分别采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试和红外光谱对两种吸附材料进行了结构表征。考察了两种吸附材料对水相中双酚A的吸附性能,分析了溶液的pH值、吸附时间、双酚A初始浓度、温度以及水中无机盐等因素对双酚A吸附的影响。并用动力学方程、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及热力学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模拟分析。SDBs-MS材料具有以SDBs和P123为核、SiO2为壳的结构,SDBs与BPA之间π-π相互作用以及SDBs和P123复合胶束对疏水性有机物的增溶效果使其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其对双酚A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255.1mg/g,吸附平衡时间为360min。DDAC-MS材料中独特的带正电荷疏水增溶核与BPA之间存在强烈的静电吸引,吸附效果比SDBs-MS吸附剂有了很大提高,其对双酚A的理论最大吸附量高达333.33mg/g,吸附平衡时间为240min。对SDBS-MS和DDAC-MS吸附BPA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SDBS-MS对BPA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方程,DDAC-MS对BPA的吸附适合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SDBs-MS和DDAC-MS对BPA的吸附等温模型均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式方程。两种材料对BPA的吸附均是一个自发的吸热过程,两种材料在吸附过程中熵均为正值,说明在固液表面的整个吸附过程中混乱度在不断地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