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寒地区指海拔高、常年低温、冻土常年不化的地区或是指高纬度、常年低温、冻土不化的地区。在我国高寒地区大多分布于西部及南部地区,平均海拔均超过了2000m,由于近年来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使西部地区建设工程项目出现骤增的趋势。而在高寒地区下的施工受海拔、低温及土质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造成劳动力下降、劳动力募集困难等问题,尤其是高海拔地区缺氧所造成的施工机械效率下降尤为严重,给施工造成巨大的影响。本文即在此背景下针对高寒地区施工机械效率降低进行研究。通过选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西藏地区电网工程进行实地调研,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及当地从事施工机械操作的经验数据,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及回归分析建模得到适用于整个高寒地区的分析曲线及公式,从而准确反映高寒地区机械降效。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概述部分,主要阐述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机械降效的概念、研究机械降效的原因及依据、课题研究的方案等内容。第二部分为经验数据部分,主要阐述了如何获取经验数据及经验数据的处理过程。第三部分为实测数据及理论计算,主要利用GB1105.1“内燃机有效功率的修正”将实地测试的数据进行理论计算。第四部分为数据处理模型,主要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将处理后的经验数据、理论数据及文献查得的数据进行权重的计算,并最终得出综合的机械降效系数。第五部分为机械降效趋势分析,主要是将得出的综合机械降效系数进行数学模型的趋势分析,从而计算出机械降效系数随海拔升高的数学公式。第六部分为总结部分,提出主要结论和展望。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为:(1)多指标多因素综合考虑将高原地区气候对机械降效的影响分为机械功率,耗油量和机械操作人员三方面来考虑,综合高原地区机械功效降低、耗油量增加和机械操作人员身体机能降低后最终得出高原地区机械降效系数。(2)数据获取渠道多样化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地计算机械降效系数,对不同海拔地区机械功率,耗油量和机械操作人员的效率数据分为文献调研、实地测试以及座谈会三种方法获得。(3)主客观相结合数据处理模型为了更加准确的测定机械降效系数,采用主观方法与客观方法相结合对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数据模型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体现高寒地区高海拔对施工机械效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