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上世纪70年代后,世界各国央行的职责正变得越来越复杂,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缺陷也暴露得越来越明显。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找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并制定相应的货币政策规则。近年来,泰勒规则被广泛应用于宏观经济模型的研究。泰勒(1993)提出的泰勒规则反映了近年来一些西方国家成功货币政策的实质,实际上成为美联储、德意志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理论依据。本文对经典的货币政策规则——泰勒规则进行了研究,并对其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实证检验,以寻找适合中国的泰勒规则型式,为我国的货币政策提供指导。首先,本文回顾了国外经典的泰勒规则理论和实证检验结果,其次,我们讨论了泰勒规则在中国的适用性,并确定了研究所要用到的泰勒规则变量。接着,我们采用OLS检验的方法对国内的泰勒规则方程进行了研究,检验了通货膨胀率的增长率,产出缺口,汇率,M1,M2以及资产价格对银行间利率的显著性影响水平。实证研究的结果解释,除了产出缺口以外的所有变量都是显著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意味着国内货币政策当局对物价的关注程度高于对GDP的关注程度。另一方面,带有利率平滑机制的泰勒规则方程比原始方程表现的更加理想。我们引入的汇率,货币,资产价格等因素都能表现出显著性,并且在引入这些因素后,方程的拟合程度变得更好了。本文使用了最新的数据,并首次对M1,M2进行了区分性的检验,并按照汇率政策对样本进行了区间划分。最后得出的主要政策建议有:我国应当加快利率市场化改进步伐,取消央行用行政手段干预市场利率,将利率定价权完全下放到商业银行,改变我国商业银行对受管制的存贷利差过度依赖的现状,建立健全的商业银行自主风险定价和自我约束机制:加快推进债券融资,回购市场,票据市场进一步的发展,推行债券期货,改变现行长期负利率的格局,增强利率在宏观经济中的代表性和传递作用;考虑适度加大利率对产出缺口的反应,增强利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的调节作用;应进一步加大利率对通货膨胀的调节幅度,在平滑调节的基础上,对严重、恶性的通胀进行多次的调节,争取建立一个稳定的货币政策规则,发挥泰勒公式在稳定物价中的作用;应减少金融市场管制,进一步加快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向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度的推进,建立一个良好的外汇市场;应提高房地产,股市,期货等市场的关联度,放宽做空机制,融资融券等金融工具的使用限制,增加投资渠道,进一步完善实体经济引入金融市场及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机制,增加央行对货币市场调控的能力。文章的结果可以给政策当局和投资者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