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日语和汉语中的“名词+动词”型复合名词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ydis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语义的角度,以英语、日语、汉语中存在的“名词+动词”构成的复合名词为研究对象,解释了三种语言中的“名词+动词”型的复合名词的形成理由、复合的难易程度并对该复合名词的语义进行初步分析。   文章分成5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先行研究回顾,介绍RoeperandSiegel(1978)的第一姐妹原则、Lieber(1983)的项连接原则、Grimshaw(1990)的原型题元层级理论、影山(1993)的内项复合等理论。第二部分运用影山(1993)的内项复合理论对名词作为动词的项的“名词+动词”型的复合名词进行分析。并且对内项、外项与动词复合时的生产性高低作出解释。第三部分是针对名词作为动词的附加语的复合名词进行分析。采用雷达图分析方法对字典收录的词条的统计与计算,得出三种语言中附加语与动词复合时的生产性层级关系。第四部分是对“名词+动词”型的复合名词的语义进行分析与归纳。最后一个部分是对文章内容的总结。   本文得出的结论:   (1)英语、日语和汉语中,各种语义角色的名词在与动词复合构成复合名词时,其复合的难易层级如下:   Theme>Instrument>Location/Time/Manner>Agent/Goal   (2)不管名词是动词的项还是附加语,它与动词构成的复合名词都有自指的语义;表示转指时,其语义主要体现为施事、产物和工具,而转指时间和场所的都很少。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引入跨文化交际理论中的文化模式的分类来对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以实现两大目的:其一,将习语按文化模式进行归类比较,从而帮助不同文化中的语言学习者更好地了解习语的文化
塔特·休斯是一位杰出诗人,一位富有良知的作家。他拥有渊博的知识,精熟文学、人类学、考古学、哲学、宗教和心理学,并时刻关注着社会变迁与时局动荡。他为困扰后现代西方的危机
大亚湾核电站再热器系统疏水泵(GSS)容易出现振动偏高的现象,在处理这些设备故障的过程中,根据设备的结构特点,设备的管路特性,结合长期的操作实践经验,注重进行原因分析,寻
十九世纪的女性主义运动带来女性主义思潮,女性反对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制度,开始争取男女平等的权利,这标志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传统的译论中,人们常会把翻译与“不忠的
厄内斯特.海明威是美国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以其简练、克制的“男性”写作风格和对男性的追求、观念、气概的生动描写而闻名遐尔。在过去有关海明威的文学评论
  [摘要]:作为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英数字已在不知不觉中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数不仅作为计算的工具,它还承载着不同民族丰富的文化信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本
在日常交际中,当人们对某一件事情持有不同的观点、意见、以及立场,冲突性话语就会产生。然而,冲突不仅仅发生在社会交际中,家庭中也会发生各类冲突。本文根据维索尔伦(Verschu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