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芥川龙之介于1892年生于东京市,父亲新原敏三在京桥区入船町8丁目以贩卖牛奶为生。他出生7个月后被送到母亲的娘家由姨娘抚养。11岁时母亲去世,第二年成为舅舅芥川道章的养子,遂改姓芥川。作为旧士族芥川家的养子,他也沿袭了江户文人的作风。芥川于1898进入小学,在府立第三中学毕业之后进入了第一高等学校(高中)学习。久米正雄、松冈让、菊池宽、土屋文明等人都是他的同学。1913年他进入东京帝国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此期间他与菊池宽、久米正雄等人联合创办《新思潮》(第三次)杂志,从而走上写作道路。1914年他在《帝国文学》上发表了短篇小说《罗生门》。经铃木三重吉介绍,得以拜夏目漱石为师。1916年他在第四次复刊的《新思潮》杂志创刊号中发表短篇小说《鼻子》,得到夏目漱石的好评。从1916年12月到1918年3月,芥川一面担任海军机械学校的英语教员,一面努力创作。之后辞去教员职务,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专注于文学创作,并于1919年3月结婚。1921年2月芥川龙之介作为大阪每日新闻报社的海外观察员到访中国。在其访问北京期间,曾与胡适先生会面。同年7月回国。在他的《上海游记》中有所记载。1927年4月起,芥川与谷崎润一郎之间开展了一场关于文艺的争论。对于谷崎润一郎所主张的“小说的趣味性”,芥川提出不能以“小说的趣味性”来决定小说的好坏。这场争论作为引导战后物语文学批判的主流而载入文学史。他创作的小说经常以中国和日本的古典文学为素材。例如以唐代小说《杜子春传》为素材创作的《杜子春》等,于《蜘蛛丝》一起发表于铃木三重吉创建的《红鸟》杂志上。除了中国古典以外,也取材于天主教及平安时期的舞台剧。另外,他也有很多作品的创作灵感来源于日本古典说话文学。例如《罗生门》、《鼻子》、《芋粥》等都来源于《今昔物语集》;《地狱变》等来源于《宇治拾遗物语》。另外他在汉文和语言锤炼上也有很高的造诣。芥川龙之介初期作品和后期作品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初期作品得到一致好评,在历史方面特别擅长描写人物内心、尤其是对利己主义的描写较多。全面表现其艺术至上主张的作品《地狱变》、长篇小说《邪宗门》等都没有受到后世学者太高的评价。或许是由于作者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考虑自杀等原因,这一时期有很多关于生死的的作品。但是晚年创作的《一块土》等作品,与以往相比开始描写现代。但也被攻击为“在无产阶级文坛中的资产阶级作家”。这时的作品《大道寺信辅的半生》和《点鬼簿》等虽被称为是告白自传,但是晚年的代表作《河童》却通过描写河童的世界而强烈的批判了人类社会。本论文从芥川龙之介早起作品《罗生门》出发。众所周知《罗生门》取材于日本中世的说话集《今昔物语集》。鲁迅先生评价芥川的小说是“取古代的事实,注进新的生命去,便与现代人生出干系来”。在此基础上,本论文旨在对比芥川的小说《罗生门》与其原典《今昔物语集》,捕捉关于主人公的描写,从而探究由此展开的现代人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