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课堂参与是衡量学生课堂学习的重要因素,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将所接触的信息与已有知识进行联系,主动对信息进行选取,转化,成为自己内部知识的过程。布鲁纳认为,自主发现知识是学习每一件事物最有效的方法,学习应该是主动进行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课标强调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应当遵循学生作为主体的原则。因此在新课标的指导下,近年来的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讲授外,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小组竞赛和学生动手操作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有所改变,但是还有待进一步改变。学生的课堂参与不仅是外在的回答问题,做笔记等行为,还包括学生内在的主动建构知识,以及情感变化的过程。只有学生的内在行为和外在行为都参与课堂,有效的学习才发生。本文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现状,二是“刻意训练”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有效性。“刻意训练”教学策略如下:(1)课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完成预习材料的阅读和填写,预习材料主要是学习概念或定理及定理的一些简单推导和课前测试题,课前测试题较简单,主要是一些判断题和简单的计算。(2)课堂上主要是做题,将题目放在PPT上。学生解答并进行讨论,一对一的讨论和小组讨论,教师再进行反馈。先是简单题目,然后到综合题,如果学生一对一讨论不能解决,将进行小组讨论,解答不好或者不对的地方,教师指出,等学生讨论完毕后进行点评和示范。本研究在相关理论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纸笔型测试法、观察法、访谈法和实验研究法进行研究。本文将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划分为行为参与、情感参与和认知参与三个维度,首先参考孔企平教授的问卷编制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调查问卷,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初步得出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的现状,并分析三个年级学生课堂参与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选择八年级两个班级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刻意训练”教学策略对提高初中生课堂参与是否有效,利用课堂观察、课后检测和访谈被观察学生分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最后,针对教学实验结果提出几点提高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教学建议。综合上述两个研究,本文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初中生数学课堂参与的总体水平一般,有待提高。(2)学生的行为参与水平最高,其次是学生的认知参与水平,学生的情感参与水平最低。(3)初中生数学课堂的认知参与维度在年级间存在显著性差异。(4)“刻意训练”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促进学生听老师讲课和听同学回答问题、促进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和回答问题的频率。(5)当一节课的知识点较为简单时,“刻意训练”这一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参与,但是当一节课的知识点比较难时,这一教学策略提高学生认知参与的效果并不明显。(6)“刻意训练”这一教学策略对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喜爱程度、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方面有一定效果。“刻意训练”这一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先预习知识点并且上课氛围更轻松,所以提高大部分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对于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掌握得比以前好。(7)通过“刻意训练”教学策略的实施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第十四章进行测试发现,虽然实验班的均值比对照班的均值稍微高一些,但是两个班的成绩没有发生显著性差异。本文通过运用“刻意训练”教学策略,发现学生课堂参与的部分维度及指标有所提高,由教学实验及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对学生访谈结果可得,除了“刻意训练”教学策略外,提高学生课堂参与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合理组织预习材料,让学生在上课前自主学习;(2)课堂上适当采取游戏或抢答的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环境;(3)关注性格内向的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融入课堂;(4)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总结习惯和联想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