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原发性肝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以下简称肝癌,占全世界恶性肿瘤的第六位,其中一半以上发生在中国;肝癌的病死率高,居全球癌症第三位。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包括手术、放化疗、介入治疗、射频消融、生物免疫等,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肝癌的自身特异性,少数患者有接受手术治疗的机会,术后复发率高;化疗对肝癌也有一定效果,因其严重的毒副作用,导致肝癌患者不能耐受而达不到有效治疗剂量。其他治疗方法也未使肝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得到明显的提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作为一种新的引人注目的方法,以微创、副作用小确切等优点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大量基础及临床试验证实光动力在治疗肝癌方面疗效确切。但光动力作为一种局部治疗手段,术后复发率较高。顺铂(Cisplatin,DDP)作为临床上最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由于其易与其他药物配伍、交叉耐药少、价格低廉等诸多优点,常与其他药物或治疗手段(如放疗)联合应用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目前国内外已有实验证实顺铂对光动力疗法具有增敏效果,但在治疗肝癌方面的应用尚未得到广泛认可。本实验旨在探讨顺铂联合光动力治疗小鼠H22肝癌的增敏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1建立荷H22肝癌细胞小鼠模型并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光动力组、顺铂联合光动力组4组,每组10只。2治疗开始后观察荷瘤小鼠一般指标:小鼠生活状态,皮下移植瘤形态及体积,荷瘤小鼠毒副反应。3治疗开始后观察荷瘤小鼠治疗指标:隔日测量荷瘤小鼠皮下移植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治疗后第14d每组中处死4只荷瘤小鼠,剥离肿瘤组织及小鼠脾脏,进行称重并计算肿瘤抑制率及脾脏指数。剥离的肿瘤组织进行常规HE染色观察病理形态,行流式细胞仪(FCM)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分布。4每组未处死荷瘤小鼠进行常规饲养,观察各组荷瘤小鼠生存时间,计算各治疗组生命延长率并对所有荷瘤小鼠进行生存分析。5统计分析:对实验数据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多组样本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多组间数据的两两比较分析用S-N-K检验,各组小鼠生存分析均采用Kaplan-Meier法。各检验均以P<0.05认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经治疗后小鼠一般指标:联合组荷瘤小鼠一般生活状态好,移植瘤生长状况好于其他治疗组,且治疗后小鼠的毒副反应较轻。2各组小鼠肿瘤体积变化情况及肿瘤生长抑制率:各组小鼠治疗开始前肿瘤体积平均为(852.6656±70.91993)mm3,各组无统计学差异(F=0.025,P=0.994),治疗后第14d各组肿瘤体积出现明显差异,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311,P=0.000)。第14d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光动力组、联合治疗组肿瘤生长抑制率分别为:26.73%、33.75%、52.48%。3各组小鼠肿瘤重量及肿瘤抑制率:在治疗后第14d对照组、单纯顺铂组、单纯光动力组、联合组小鼠肿瘤重量分别为(6.1800±0.2258)g、(4.8450±0.3685)g、(4.1650±0.1609)g、(3.4275±0.3136)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70.457,P=0.000)。各组肿瘤抑制率分别为:0、21.60%、32.60%、44.53%。4各组小鼠脾指数检测:各治疗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较对照组均有所下降,但联合治疗组与单纯光动力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病理学观察: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出现癌细胞数量减少、无细胞结构红染区增加表现。以联合治疗组癌细胞坏死及凋亡的数量最多,范围最大。6细胞凋亡情况及细胞周期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各治疗组凋亡率均增加,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其中联合治疗组凋亡率最高。单纯顺铂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多,单纯光动力组及联合治疗组G0/G1期细胞较对照组增多,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显著。7荷瘤小鼠生存情况:各治疗组均能延长小鼠生存期,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74.856,P=0.000)。其中以联合治疗组小鼠的生存期最长、生命延长率最高。结论:1联合治疗组较其他组对移植瘤生长及增殖的抑制作用明显,且小鼠的毒副反应小,生活质量高,荷瘤小鼠生存期明显延长。2联合治疗组与单纯治疗组相比未进一步降低荷瘤小鼠的免疫力。3光动力疗法与顺铂作用于不同的周期细胞,具有协同增效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