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期的协商课程是以解决现有课程体系的危机为出发点的,其独特的内涵不仅丰富了当代的课程话语,亦为课程理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协商课程作为一种后现代课程理论首先在澳大利亚兴起,并随后为美国诸多课程学者所关注,同时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许多教师(包括高校教师)也进行了协商课程的实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它以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探究精神和反思能力作为理论的参照点和内在框架,从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理想的课程画卷。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第一部分:导论。简要介绍了本论文的问题由来、研究概况、研究意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协商课程的意蕴。协商课程的倡导者主要有澳大利亚课程学者布莫、库克和美国课程学者莱斯特,他们认为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并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探究、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协商课程在课程目标上表现出差异性和多向性,在课程内容上表现出可选择性和生成性,在课程实施上表现出自主性和合作性。 第三部分:协商课程的理论基础。交往范式的诞生为协商课程提供了哲学基础,知识观的后现代转变为协商课程提供了知识论基础,关系中的人为协商课程提供了人学基础,课程范式的转换为协商课程提供了教育学基础。 第四部分:协商课程的思想探源。在西方,杜威、弗莱雷、布鲁纳的教育理论中存在着丰富的协商课程思想。同时,我国古今也存在着丰富而灿烂的协商课程智慧。 第五部分:协商课程的基本理念。协商课程作为一种后现代课程理论,它是在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