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和人们对于生活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教育实践和教育应用问题。在初中的各学科中,几何知识源于实际、来自生活,实际生活中有大量的问题,都离不开几何知识。因此,在近年来各地中考试卷中,几何应用题成了命题新热点。本文在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初中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问题表征策略,以探索提高初中生几何解题水平的有效途径。研究一:选取河南某学校初中生50名,通过口语报告法调查初中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时会采用哪些表征策略,了解学生在解题四阶段中的具体特征,并进一步分析这些表征策略的年级差异。研究二:以某普通初中40名学生(初二、初三)为研究对象,采用2(学生类型)×2(被试性别)×3(题目类型)混合实验设计研究学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表征策略是否会受到学习成绩、被试性别及题目类型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了应用题表征策略和解题成绩之间的关系。通过上述两个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时,采用的问题表征策略主要是直接转换策略和问题模型策略,且不同年级的被试在解决难度适中的几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问题策略存在显著差异。(2)学优生和学困生在解决几何应用题时,采用的问题表征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学优生倾向于采用问题模型策略;学困生倾向于采用直接转换策略。(3)男女性别差异不显著,即不同性别的被试在解决难度适中的几何应用题时,所采用的表征策略不存在显著差异。(4)在不同的题目类型下,采用的问题表征策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解决条件充要题和条件多余题时,倾向于采用问题模型策略;在解决条件不足题时,倾向于采用直接转换策略。(5)在固定的时间条件下,采用问题模型策略的学优生其解题有效性显著好于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