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适《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相比较,皆为新诗史上的奠基之作:胡适新诗代表作《尝试集》首倡诗体的大解放,划分了新旧诗的界限;郭沫若新诗代表作《女神》则称得上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式作品。两部作品创作于同一时代背景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也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本文以此为研究内容,对两部诗集的相通与不同之处展开对比研究。胡适《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相比,其相通之处体现在在创作背景、新诗体裁、主要思想方面。首先是创作背景的相通之处,胡适《尝试集》的创作背景是五四文学革命下倡导的新诗运动,诗歌作为白话诗的“试验品”首先打破了旧传统,摆脱旧诗形式的束缚,创造了自由白话新诗;郭沫若《女神》的创作背景同样五四文学革命背景下的新诗运动,是继胡适新诗集《尝试集》问世之后三两年的时间内发表的,在时间和背景上看,皆处于新诗创作的第一阶段。其次胡适《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的相通之处在于新诗体裁,包括白话入诗、诗体大解放两个方面。再次为思想相通,包括反抗意识、自由意识、平民意识、爱国情怀四个方面,在胡适《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的诗作中皆有体现。《尝试集》与郭沫若《女神》相比在文学地位、创作主张、语言特点、艺术特色及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五个方面的不同之处。首先文学地位方面,胡适《尝试集》为新文学第一部白话新诗集——1920年问世,是胡适提倡的白话文学的“试验品”与尝试成果之汇集。郭沫若《女神》问世于1921年8月,在诗歌形式上,诗集遵循“诗体解放”的原则,完全冲破旧诗格律的束缚,并将其发展至高峰,诗节、诗行长短不固定,韵律也不受固定格式的束缚,为新诗的创作树立了榜样,成为新诗革命先行和纪念碑;其次创作主张方面,胡适及其《尝试集》认为文学革命不过是工具,诗集作为白话文学的“试验品”,认为“文学革命”作为一种手段,旨在“改造社会,革新思想”,以此革命旧文学,创造新文化的现代中国。郭沫若及其《女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其诗歌创作遵循诗歌是“写”出来的,不是“做”出来的,强调“自然流露”,注重诗歌的情感表达。再次语言特点方面,胡适《尝试集》重视音节,主张语气的自然节奏,并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以期建立新诗创作的范式,而在其写作时间中,也遵循音节规律,语言上呈现出篇幅较短、句式整齐、节奏回旋、虚词与轻声使用、韵式宽松等特点。郭沫若《女神》体现情绪,认为诗歌的第一要义为抒情,其他皆为感情的表达让步,因此其《女神》的语言强调主观与主体性,以热情奔放的语言、超越现实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末次艺术特色方面,胡适《尝试集》极具现实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诗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新文学变革、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三个方面。郭沫若《女神》充满浪漫主义情怀,在多种文化思想的影响下,杂揉而形成他独特的泛神论思想,赋予诗作浪漫主义情怀,主要体现在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浓郁的神奇色彩两个方面:最后对后世诗歌影响方面,胡适《尝试集》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写实主义先河,在其倡导下,中国文人纷纷拿起笔,作为利器,将民族的苦难书写记录下来,并致力于改变国民思想,以期实现社会变革,由此胡适开创了中国现代新诗的写实主义先河。郭沫若《女神》开创中国新闻学的浪漫主义先河,在新诗的语言表达方面,赋予诗作瑰丽的想象,在诗句韵律方面,彻底打破了格律诗的束缚,将其发展成为表达思想感情的自由体式的新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