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中药“药力”为计量单位,运用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对临床30例胸痹的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用数学的语言,解析其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数学模型中的方证空间分布特点,试图客观地展现中医学在临床上辨证用药的过程。方法1病例采集:采集门诊病例共30例胸痹病例,制定收集表格,对病例的一诊、二诊、三诊的症状、诊断、处方用药等诊疗信息进行规范整理;2建立数据库:建立中医胸痹的临床常用中药药力数据库和中医胸痹病例信息数据库;3中医方-证辩证诊疗系统病例分析研究:运用中医方-证辩证诊疗系统对30例中医胸痹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数学三维解析,分析其在“阴阳球-八纲”三级结构数学模型中的空间变化。结果1通过对各个病例的诊疗过程进行空间三维解析,得到了一诊、二诊、三诊等的方-证空间变化,以数学三维的语言演示了疾病在寒热、虚实、表里属性的转归;2各个证型的方-证空间分布特点:对30中医胸痹各个证型在寒热、虚实、表里属性的空间定位中,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的表现以里实寒证为主,痰瘀阻滞、痰浊痹阻、心肾阴虚以里实热证为主,心肾阳虚、心气虚损以里虚寒证为主;3中医胸痹的方-证空间分布特点:30例中医胸痹在寒热、虚实、表里属性,以里实热的比例为最高,占32.32%;其次为里实寒、里虚寒,各占28.28%、29.29%;而里虚热的比例最低,占10.1%。结论将中医方-证辨证诊疗系统应用到中医胸痹的临床诊疗中具有以下几点意义:1对疾病的诊疗过程进行方-证空间三维解析,可为医生的下一步诊疗提供八纲辨证的协助与参考。2通过对中医胸痹的方-证空间解析,为探讨疾病中医诊疗的方-证对应规律提供数据参考。3通过“药力”与方药空间定位,为中医临床用药提供中药作用强度的计量参考。中医胸痹的方-证空间分布特点:1各个病例诊疗过程的方-证空间位置随着治疗深入,单向或多向地趋向于原点。其具有双重的实际意义:1)疾病的空间位置(质点)反应疾病阴阳失衡的即时状态,随着有效治疗的进行,阴阳失衡的状态逐渐被纠正,质点在X、Y、Z轴的坐标位置也就趋向于代表阴阳平衡的原点。2)空间位置的定位代表对疾病在寒热、虚实、表里方面的性质的程度,是对疾病性质在八纲次级层面的客观量化,可以作为对中医辨证的量化参考。2对30中医胸痹各个证型在寒热、虚实、表里属性的空间定位中,心血瘀阻、阴寒凝滞、气滞心胸的表现以里实寒证为主,痰瘀阻滞、痰浊痹阻、心肾阴虚以里实热证为主,心肾阳虚、心气虚损以里虚寒证为主。这对探讨各证型在八纲辨证的具体分布特点,提供了一种以数学三维空间定位的量化模式参考。3 30例中医胸痹在寒热、虚实、表里属性的空间定位,以里实热的比例为最高,其次为里实寒、里虚寒,而里虚热的比例最低。为中医胸痹在以八纲为核心的辨证治疗上,展示了一种以量化数理模型来分析与探讨方-证对应规律的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