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2月25日深交所出台《深圳证券交易所大宗交易实施细则》,同年3月19日,银河证券与上海金证咨询公司达成罗牛山1980万股的股权交易,成就了国内证券市场的首笔大宗交易。时至今日,大宗交易系统正式运行已有十载春秋。2008年4月20日证监会出台的《上市公司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指导意见》规定大宗的解除限售存量股份转让将通过大宗交易系统进行,旨在减轻对二级市场的压力,缓解对集中竞价交易系统价格形成机制的冲击,稳定投资者对存量股份减持的心理预期,波澜不惊的大宗交易平台从此有了持续井喷的源动力。目前国内关于大宗交易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大宗交易制度、大宗交易流动性折价、大宗交易对于二级市场的影响等方面。本文回顾了沪深A股市场大宗交易十年来的发展之路,梳理其制度的变迁与历史的沿革,阶段性地总结其特点,分析了影响大宗交易成交的几个宏观因素。本文的研究重点是中国A股市场大宗交易的特点以及影响成交的因素。中国A股市场大宗交易特征,主要有交易不活跃、交易量小,创业板、中小板比主板市场活跃,创业板、中小板比主板折价率高,机构参与大宗交易不甚活跃四个特点。在分析影响大宗交易成交因素时,从宏观角度入手,得出了大宗交易月度成交量与限售股月度解禁数量和上证月度收益率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线性关系。限售股月度的实际减持额与大宗交易成交额却表现出明显的正向关系。本文最后提出吸引合格投资者积极参与和完善大宗交易的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