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研究乳香不同炮制品的抗炎、镇痛、抗氧化作用;研究乳香抗炎、镇痛的作用机制;为乳香炮制工艺和临床用药及更深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1.以中国药典2005版附录Ⅲ中记载的乳香的两种炮制方法,即清炒法和醋炙法,按照其中清炒和醋炙工艺为标准制备炮制品。
2.通过建立小鼠耳廓肿胀和大鼠足跖肿胀模型,比较乳香及其炮制品抗急性炎症作用;通过建立棉球诱导大鼠肉芽肿模型,比较其抗慢性炎症作用。
3.通过建立角叉菜胶诱导的大鼠胸腔白细胞游走抑制实验模型,采用检测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大鼠胸腔渗出液中总蛋白、血管内皮舒张因子( NO)及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测定,探索乳香的抗炎作用机制。
4.以扭体实验中小鼠扭体潜伏期和扭体次数为指标,考察乳香及其炮制品外周镇痛作用大小;以热板实验中小鼠痛阈值为指标,观察其中枢镇痛强弱。
5.通过测定乳香对大鼠下丘脑中五-羟色胺(5-HT)、五-羟吲哚乙酸(5-HIA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研究其中枢镇痛作用机制;通过测定乳香对大鼠血清中 5-HT、5-HIAA和NE含量的影响,研究其外周镇痛作用机制。
6.通过检测乳香对大鼠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单胺氧化酶(MAO-B)含量影响及乳香对大鼠肝脏匀浆组织中脂褐素( LF)和MAO-B的含量影响,来比较乳香及其炮制品的抗氧化效应。
结果:
1.在抗炎实验中,以小鼠耳廓肿胀抑制率、大鼠足跖肿胀度和棉球诱导的大鼠肉芽肿胀度为指标时,与空白组相比,阳性扶他林组(20mg/kg)与乳香清炒品组(8g/kg)都表现出较好的抗炎效果(P<0.01),且二者作用相当(P>0.05);乳香各组相比,清炒品和生品、醋炙品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在乳香抗炎作用机制实验中,乳香组(4g/kg)与阳性扶他林组(20mg/kg)相比,二者差异性显著(P<0.05);与空白组相比,乳香能明显降低角叉菜胶致大鼠胸膜炎大鼠胸腔积液总蛋白、NO及PGE2的含量(P<0.05)。
3.在镇痛实验中,以小鼠扭体潜伏期及镇痛率和热板痛阈值为指标时,与空白组相比,阳性组(20mg/kg)与乳香醋炙品组(8g/kg)都表现出较好的镇痛效果(P<0.01),且二者作用相当(P>0.05);醋炙品和清炒品、生品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在乳香镇痛作用机制实验中,乳香可降低疼痛模型大鼠下丘脑中 NE 的含量,升高5-HT的含量,降低5-HIAA的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乳香可降低疼痛模型大鼠血清中 NE的含量,降低 5-HT的含量,且效果比扶他林差(P<0.05),与模型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 P<0.01),提示乳香对疼痛模型大鼠血清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有影响,另外,各组对 5-HIAA 含量影响均不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5.乳香不同炮制品(4g/kg)均能显著升高大鼠血清T-AOC、SOD含量(P<0.01),明显降低血清 MDA、MAO-B 含量(P<0.05),显著降低肝脏 LF、MAO-B 含量(P<0.01);清炒乳香、醋炙乳香在升高血清 SOD和T-AOC含量、降低MAO-B和MDA含量方面作用明显优于乳香(P<0.05)。
结论:炮制对乳香在抗炎、镇痛、抗氧化作用中有较大影响;乳香生品和炮制品都能提高大、小鼠的抗炎、镇痛、抗氧化能力,其中乳香清炒品在抗炎、抗氧化作用中效果更好,而乳香醋炙品镇痛效果更好。乳香抗炎机制与抑制总蛋白渗出及抑制PGE2、NO生成有关。乳香镇痛作用机理主要是:①乳香可能通过抑制血清中NE、5-HT、5-HIAA神经介质的释放,而发挥外周镇痛作用;②乳香可能无直接或间接兴奋脑内5-HT能系统的释放,抑制NE能系统的释放,而发挥中枢性镇痛作用。
本课题通过较为系统的药理实验,基本全面评价了乳香及其炮制品在抗炎、镇痛方面的药效学影响及其部分作用机理,亦基本证实了乳香及其炮制品在抗氧化中的功用。为建立规范的乳香饮片质量标准提供实验依据,亦为乳香的临床用药和市场前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