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与目的:HIV/AIDS仍然是一项全球性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我国艾滋病疫情虽然总体处于低流行态势,但青少年群体感染HIV人数迅速增加,逐渐成为艾滋病疫情防控的重点人群。本研究利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系统进化法,分析南京市青年人群新确诊HIV/AIDS病例流行状况及分子进化特征,进一步了解HIV-1毒株在该人群中的流行动态和进化规律,为南京青年人群艾滋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1.现场调查:对2015年9月-2019年6月南京市玄武、秦淮、鼓楼、栖霞和江宁5个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确诊的744例青年HIV感染者/AIDS病例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收集病例基本信息及艾滋病相关知识和性行为信息。了解该人群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艾滋相关知识和行为情况。2.HIV分子流行特征研究:问卷调查时同步采集研究对象的全血标本。通过提取核酸、RT-PCR、巢式PCR和测序、拼接获取HIV-1 pol区基因片段(1060 bp的pol区基因(覆盖蛋白酶区1~99位氨基酸和部分逆转录酶区1~254位氨基酸,HXB2:2253~3312)。构建近似最大似然树,确定HIV-1基因亚型;使用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分析耐药突变位点;应用ClusterPicker筛选耐药传播簇,纳入标准为:簇节点值(bootstrap)≥ 0.9且簇内最大基因距离(GD)<0.03 nt substitution per site。3.HIV 系统进化分析:从 Los Alamos HIV Database 数据库(LANL,www.hiv.lanl.gov)数据库下载参考序列,与本实验室成功扩增的南京序列合并为新数据库,构建系统进化树描述不同亚型毒株进化特征。基于贝叶斯合并理论方法推断毒株进化速率和时间起源;通过应用贝叶斯天际图重构不同亚型的有效人口规模推断流行趋势。4.统计分析:应用 SPSS24.0(SPSS Inc.Chicago,IL,USA,20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描述,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或率(%)描述,采用χ2检验进行组间的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基本情况。共调查青年HIV/AIDS病例744例,其中包括青年学生240例,非学生 504例。青年HIV/AIDS 病例 96.1%(715/744)为男性,83.3%(620/744)通过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与非学生相比,青年学生同性性行为感染者所占比例较大,文化水平更高,确诊年龄更少,外地户籍相对较少(P<0.001)。2.艾滋病相关知识。本研究发现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6.8±1.2)分,总体知晓率为84.6%;非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7.6±1.3)分,总体知晓率为94.8%;非学生人群所有条目的回答正确率均高于70%,而青年学生对部分条目的知晓率低于70%。3.艾滋病相关性行为。学生初次性生活年龄为(18.9±2.0)岁,低于非学生初次性生活年龄(20.8±2.3)岁,(P<0.001);青年人群中普遍存在无保护性肛交和多性伴危险性行为,且性伴类型呈现多样化,学生与非学生的性伴类型分布存在差异(P<0.001)。4.HIV-1基因亚型分布。从744份血样本中成功扩增pol基因片段序列704条(94.6%,704/744),亚型分析发现10种不同的HIV-1基因型,其中主要基因型为 CRF01AE(42.6%,300/704)和 CRF07BC(31.3%,220/704),URFs、CRF6701B、B 亚型、CRF6801B、CRF5501B、CRF08BC和CRF5901B依次占 11.1%(78/704)、4.1%(29/704)、3.7%(26/704)、3.4%(24/704)、2.7%(19/704)、0.7%(5/704)和 0.4%(3/704)。5.HIV-1耐药情况。本研究中共发现22种耐药突变位点,其中包括4种蛋白酶区(Protease,PR)基因突变位点和18种逆转录酶区(Reverse Transcriptase,RT)基因突变位点。总耐药率为14.5%(102/704),传播性耐药突变率为4.5%(32/704),学生与非学生的总耐药发生率和传播性耐药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传播网络中形成10个耐药传播簇,主要携带V179/E/T、M46I和E138G突变位点。6.HIV-1流行特征。CRF01AE、CRF07BC和CRF6701B为南京青年人群中三大流行毒株。CRF01AE在该人群中已经形成5个进化簇,其中Cluster2、Cluster4 与 Cluster5 分别与中国 CRF01AE 主要流行的 ClusterⅣ-4a、ClusterⅣ-4b和Cluster Ⅴ进化簇相对应;CRF07BC形成一个较大谱系和较小进化簇;CRF6701B形成2个进化簇。进化簇中HIV/AIDS病例主要通过男男性行为途径感染,同时也包括一定比例的异性性行为途径感染者。7.HIV-1进化分析。CRF01AE、CRF07BC和CRF6701B的共同祖先时间分别是 1984.07(1979.25,1988.09)、1993.16(1989.90,1996.88)和 2006.03(2003.25,2007.70),进化速率分别是 2.06×10-3(1.78×10-3,2.31×10-3)、1.80×10-3(1.56×10-3,2.05×10-3)和1.4×10-3(1.1×10-3,1.8×10-3)nt substitutions/site/year。BSP图显示这三种亚型有效人口规模经过前期一定的增长变化,最终趋于稳定状态。研究结论:1.MSM是青年艾滋病疫情防控的关键人群,该人群思想观念相对开放、性行为活跃,普遍存在无保护性肛交、多性伴和多类型性伴等危险性行为,尽管青年学生文化程度高,但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仍然较低。因此,学校应该系统地开展健康教育,提高青年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促进健康知识向健康行为的转化,减少HIV的传播蔓延。2.南京市青年人群HIV-1流行毒株呈现多样化及复杂化特征,尤其是新型毒株和独特型重组毒株占较高比例;总耐药突变率为14.5%,传播性耐药率为4.5%,临近警戒线水平5%。未来HIV-1防控工作应将传统流行病学调查和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相结合,加强对青年人群HIV-1亚型和耐药突变位点的监测,充分了解HIV-1疫情特征和流行动态。3.CRF01AE、CRF07BC和CRF6701B是南京市青年人群中主要流行毒株。这些毒株逐渐进化形成2个及以上的进化簇,具有新的流行特征。进化树上显示男男性行为人群与异性性行为人群紧密联系,存在交叉感染的风险,给未来疫情防控提出了新挑战。BSP图显示这三种亚型已形成了稳定的有效人口规模,有可能引起更大范围内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