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牌加工是经济全球化和劳动力优化配置的必然产物,在沿海地带尤盛。定牌加工行为中的某些涉外要素,时常引发跨国知识产权纠纷。在所有纠纷中,产品不在国内销售全部运往国外的定牌加工类型引发的商标纠纷最为典型也最具争议。十几年来,围绕这类涉外定牌加工行为是否构成商标侵权,理论、司法、执法始终争论不休,未能得出统一的结论,各地也出现了大批的类似案例。定牌加工行为的复杂性决定了其侵权判定的困难性,其中涉及了商标地域性、商标的使用、商标侵权要件、混淆可能性等理论问题。本文从这类定牌加工行为的特征和纠纷产生原因出发,通过实证分析归纳了司法实践中形成的侵权与不侵权的两派观点及理由,在此基础上层层递进,分析了涉外定牌加工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并重点论述了混淆原则在定牌加工侵权判定中的具体适用,最后总结出了判定商标侵权的一般规则并就其中暴露出的商标法缺陷提出了立法建议。具体来说,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内容:本文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纠纷的产生,引出了实践中争议最多的加工方生产的产品全部返运国外不在国内销售的定牌加工类型,并归纳和总结此类纠纷产生的内在原因及具体争议的焦点。本文第二章通过实证分析的方法,结合国内外案例,具体阐述了司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支持侵权和支持不侵权的两派观点,并概括了支持两种观点的具体理由和原因,同时分析了司法态度的摇摆所体现出的涉外定牌加工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本文第三章具体分析了我国商标法上混淆可能性的地位以及我国商标侵权判定中混淆原则适用的“二分法”,并进一步论述了混淆原则在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判定中的适用困境。本文第四章详细论述了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判定的应有思路,对定牌加工涉及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总体梳理。本章首先论述了涉外定牌加工中的基本问题,例如委托方和加工方的法律关系、贴牌行为是否构成商标法意义上的使用、商标抢注对侵权认定的影响以及侵权责任的承担等等,为侵权判定扫清理论障碍;然后围绕混淆可能性在定牌加工侵权判定中的适用这一核心问题展开详细论述,从五方面论证了定牌加工行为不具有混淆可能性因此不构成侵权;最后,总结了涉外定牌加工商标侵权判定的一般规则和逻辑思路并就定牌加工反映出的商标法缺陷提出了立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