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1世纪之后,随着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加大,原有的贷款方式已经不能适应资金的需求,而银行也需要新的利润增长点,在面对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无论企业还是银行,都对供应链融资有着强烈的渴望。位于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融资难的困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供应链的结构特点导致了中小企业的自身资本与核心企业相差较远,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并不占优势,另外当面临的上下游企业的需求很大时,通常会造成现金流不足的困境。另一方面,大部分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不佳,又没有足够的固定资产进行抵押担保,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惜贷现象严重,提供融资服务需要的门槛较高,条件苛刻。中国加入WTO以后,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国际性大银行逐渐进入中国市场,给本土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由于国家政策和市场形势的变化,银行的原有业务收入大幅下降,中小企业融资是一个还有很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各家银行之间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竞争日益升温,供应链融资作为一项新的业务,逐步的成为银行新的攻坚方向。供应链金融是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模式,它主要利用了供应链中核心企业与配套企业的合作关系,是基于核心企业的信用担保,分析配套企业是否能够通过经济运营获得足够的未来现金流来保证还款的进行,与物流企业进行合作,灵活的使用存货、应收账款等动产作为担保,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的创新型金融产品和服务。我国在开展供应链金融之后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更暴露出了很多问题。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不规范的行业竞争,淡薄的供应链管理意识,在运作过程中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以及中国滞后的金融技术发展,产生了供应链融资业务的风险不可控,操作繁琐,效率不高等不利影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对相关法律体系进行完善,建立有效的风险评级系统,优化融资业务流程,并加大在电子化等金融技术方面的投入,使供应链金融走向合理化、程式化、高效化,更好地为中小企业融资进行服务,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