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2005年10月开始至2006年8月,分别到沈阳、阜新、鞍山、大连、铁岭、丹东、本溪和抚顺等8个辽宁省奶牛主要分布的地区,共采得临床型乳样100份,然后对乳样进行了微生物常规分离和采用MicrcoScan AutoScan-4型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分析仪对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性测定、对于检测结果不明确且检出率较高的病原菌进一步采用16SrDNA细菌检测方法,对细菌进行DNA测序,然后与细菌基因库中的已知的细菌进行DNA序列的比较,鉴定细菌种类。最后对优势菌种进行用30%甘油于-70℃保存,为以后进行免疫预防提供菌源。
经分离培养和鉴定,共检出了24种227个菌株。其中沈阳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无乳链球菌、大肠杆菌,分别占该地区分离菌数的25.64%、16.67%和19.23%;阜新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1.82%;大连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分别占35.29%和23.57%;鞍山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占42.86%和21.42%;丹东地区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酸克雷伯氏菌,分别占32.26%,29.03%,25.81%;本溪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分别占41.67%和33.33%;铁岭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各占17.39%;抚顺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粪肠球菌,分别占22.22%,16.67%,16.67%。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整个比例的49.34%,远高于其它致病菌,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占29.07%;大肠杆菌46株,占20.26%。由此可见引起辽宁省地区临床型乳房炎的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主,而且单纯由某一种病原菌引起的病例较少,混合感染较为严重。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头孢唑啉和庆大霉素对临床乳房炎主要致病菌的抑制效果很好。并对7种22株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保藏。
通过该实验,了解了辽宁地区奶牛临床乳房炎的主要致病菌,为辽宁地区奶牛临床乳房炎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了主要的理论依据,并将这些主要致病菌进行了保存,为今后制造疫苗提供了菌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