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本课程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英、美发达国家,是一种以学校教育为实施者和学生为受教者的课程开发决策机制,使课程具有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能力、兴趣需求的能力。70年代至80年代,校本课程在发达国家得到较大的发展,并于20世纪90年代传入我国,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黄姚古镇是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名镇,黄姚古镇完好保留了古老的建筑风貌,延绵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及淳朴的社会民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集聚地,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建设提供了优质的资源,具有重大的开发价值。本文尝试对黄姚古镇文化的特点、教育意义以及它作为校本课程进入语文教材和课堂的可能性进行阐述和论证。本论文共分为六部分:绪论部分,介绍问题的来源,研究现状,概念界定。第一章基于黄姚古镇文化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情况的调查。第二章阐述黄姚古镇文化进入初中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分别从新课程改革对语文课程的要求、适应学生民族认同的要求、适应世界课程改革潮流的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论证。第三章基于黄姚古镇文化在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设想。首先介绍如何编写黄姚古镇文化的阅读教材,其次通过黄姚古镇文化在实际作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现状的研究证明融入黄姚古镇文化的作文教学的必要性,最后就综合活动实践课进行一个案例分析。由此证明黄姚古镇文化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第四章对黄姚古镇文化进入语文课堂的实践进行评价,并就黄姚古镇文化的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中教师、社会、学生、家长该做些什么进行全面阐述。结束语总结黄姚古镇文化进入初中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优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