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基于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的表观弥散系数值在诊断中耳胆脂瘤的应用价值目的:中耳胆脂瘤具有局部侵袭性及增强骨质溶解能力的疾病,当病变范围扩大侵犯邻近结构时可导致传导性听力障碍、脑脓肿、面瘫等。因此胆脂瘤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表观弥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定量诊断中耳胆脂瘤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初步怀疑中耳胆脂瘤患者71例,利用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耳部磁共振平扫及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urbo spin-echo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TSE-DWI)扫描,并测量各患者表观扩散系数。随后所有入组患者均在15天内接受手术治疗。所得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确定诊断颞骨胆脂瘤的最佳阈值与诊断效能。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ADC值与T1WI序列相结合,计算联合诊断效能。结果:根据病理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胆脂瘤组(n=43)及非胆脂瘤组(n=28),其中非胆脂瘤组中肉芽组织7例;积液2例;乳突脓肿2例;神经鞘瘤2例;纤维组织3例;纤维组织及钙化伴陈旧出血及出血5例;鼓室息肉3例;胆固醇结晶2例;曲霉菌团2例。胆脂瘤组ADC值(0.87±0.31×10-3mm~2/s)明显低于非胆脂瘤组(1.87±0.49×10-3mm~2/s)(p<0.001)。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AUC)为0.915,当ADC最佳阈值确定为1.23×10-3mm~2/s,具有较高诊断效能,其诊断颞骨胆脂瘤的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5.35%、85.71%,将ADC值与T1WI序列相结合,其AUC提高到0.953,敏感性、特异度分别为90.70%、96.43%。结论:表观弥散系数值定量分析对于术前诊断胆脂瘤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将ADC值与T1WI相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及特异性,有助于临床有效区分胆脂瘤与非胆脂瘤疾病。第二部分比较HRCT-DWI、T2WI-DWI融合图像对中耳胆脂瘤定位的诊断价值目的:手术切除是治疗胆脂瘤的唯一方法。根据胆脂瘤定位及累及范围不同,选择手术方式不同,因此术前精准定位非常重要。本研究旨在比较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与快速自旋回波弥散加权成像(turbo spin-echo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TSE-DWI)融合图像,和T2加权图像(T2Weighted Images,T2WI)与TSE-DWI融合图像在中耳胆脂瘤定位的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收集病理确诊为中耳胆脂瘤患者71例,利用Philip 256排CT行耳部HRCT扫描,Philips Ingenia 3.0T超导型磁共振扫描仪行薄层T2WI序列及TSE-DWI扫描,并利用三维重建后处理工作站(Netherlands)进行图像融合。融合过程由耳鼻喉科医生与头颈部放射专家共同进行,将HRCT、T2WI抑脂图像、TSE-DWI更改为同一随机数字代码,并重建HRCT与T2WI,使之与TSE-DWI图像视野及层厚一致。根据内听道及颞骨结构,手动微调形成CT-DWI、T2WI-DWI融合图像。以水平半规管横断位作为参考标准,采用Likert 5分量化表法进行两种融合图像质量主观评价(融合图像整体质量,半规管显示清晰度,病变清晰程度,诊断可信度)。所有数据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计算CT-DWI,T2WI-DWI融合图像在中耳胆脂瘤定位的诊断效能。结果:Likert 5分量化表中,T2WI-DWI融合图像整体质量略高于CT-DWI融合图像(P<0.01),对半规管显示清晰程度略低于CT-DWI(P<0.01),诊断诊断可信度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中耳胆脂瘤定位上,T2WI-DWI融合图像与CT-DWI融合图像对上鼓室、鼓室、乳突窦、乳突诊断准确率、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T2WI-DWI融合图像整体质量可以与CT-DWI融合图像相媲美,能够清晰评估胆脂瘤对上鼓室、鼓室、乳突窦及乳突临床医生关注的解剖位置及累及范围,可以替代CT-DWI融合图像协助临床医生进行术前评估,选择最佳手术方案,规划最优手术入路。第三部分基于术前HRCT放射组学列线图预测胆脂瘤面神经骨管受累的应用价值目的:胆脂瘤生长模式预示着面神经骨管鼓室段频繁受累,面神经骨管缺损是中耳乳突手术中面神经损伤的主要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建立并验证基于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平扫的放射组学列线图,评估其对中耳胆脂瘤患者面神经骨管受累的预测能力。材料和方法:本研究回顾性纳入214名接受手术并病理证实的胆脂瘤患者(训练集157例,测试集57例),均具有显微镜手术记录作为面神经骨管完整或受累的金标准,且在手术前一个月内完成了耳部平扫HRCT检查。使用开源放射组学软件(Mazda,4.6版;电子技术研究所罗兹大学)在耳部HRCT平扫轴位图像中选取面神经骨管最大层面分割面神经骨管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使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法(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构建放射组学回归模型预测面神经骨管受累。将放射组学特征、临床独立危险因素纳入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并以放射组学列线图的形成呈现,在训练集与测试集中预测面神经骨管受累的性能,评估其区分度、校准性和临床实用性。结果:LASSO回归降维后由7个放射组学特征组成放射组学模型,放射组学模型在训练集中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5(95%CI,0.78-0.90),在测试集中也得到了证实,AUC为0.81(95%CI,0.68-0.90)。多变量逻辑回归确定脑板低位与镫骨破坏作为胆脂瘤面神经骨管受累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放射组学特征和脑板低位、镫骨破坏组成的列线图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显示出良好的区分能力,AUC分别为0.91(95%CI,0.85-0.95)和0.83(95CI,0.71-0.92)。决策曲线分析表明,放射组学列线图在临床上是有用的。结论:基于耳部HRCT平扫的放射组学列线图可以简便且准确对胆脂瘤患者面神经骨管受累进行个体化预测,可帮助临床医生术前对患者进行更好的风险分层。提醒外科医生可能存在的伤害并降低不可逆转面神经损伤的风险,有望为临床提供直观的评价工具。